攝影/文字 林筱倩 「台2線上,我們的方向, 從南到北,旅人的希望。 如果你也迷失徬徨,抬頭看看── 它就在海上!」 ──《龜山島傳奇》主題曲 龜山島,它既是宜蘭外海上的美麗島嶼,也是宜蘭人的精神地景。已經落腳宜蘭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對龜山島也有著特殊的感情,在劇團所在地的利澤海邊就能遠眺這隻大烏龜,操偶師們會在島上拍來的一波波海浪聲中散步、冥想、活動身體,遠眺海上的龜山島總是能湧現創作的靈感,無論晨昏晴雨,與龜山島連結的雲彩、浪花、沙灘……溫柔地安撫創作中躁動的心。 在接到宜蘭傳藝園區的演出邀請後,無獨有偶便決定要以龜山島為故事中心,創作出一齣融合人文傳說、特色地景、奇幻冒險的親子偶戲《龜山島傳奇》,要讓每一個來到傳藝的外地旅人都能在感受到滿滿的宜蘭元素。 ▲ 《龜山島傳奇》前期創作排練(阮義 攝) 《龜山島傳奇》由阮義編導、葉曼玲設計戲偶、王苡晴製作服裝、宮能安設計音樂,為了長達一個月的定目演出,找來了操偶師陳韻如、高振廷、張閔淳、林俞妡、賈祥國、蘇柏庭、賴澤儀、邱忠裕合作擔任AB卡司。整個製作群年輕又瘋狂,藝術總監嘉音也樂見這群年輕人放膽玩,總是在排戲的時候互相激盪,玩出各種熱情的操偶方式。 ▲ 《龜山島傳奇》排練過程 yo!yo!「接下來介紹──龜山八景!龜山朝日、神龜戴帽、神龜擺尾、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觀奇、眼鏡洞裡鐘乳石、海底溫泉湧上流。」電音節奏一下,操偶師瞬間轉換為Rap歌手,連小五與阿嬤都來battle尬舞一段。 ▲ 《龜山島傳奇》演出現場 神話傳說加上電音Rap會不會很奇怪?一點也不,觀眾們愛死了!「天蛇蛇、地蛇蛇,天下蛇蛇誰能比我們還蛇?」在劇情後段通天蛇神與蛇手下們出場時,這位大反派與它的鱉腳蛇小弟們簡直收服了全場觀眾,目光都在這些可愛又囂張的蛇蛇身上,當通天蛇神穿梭在觀眾席上四處尋找大龜神的蛋,現場的小男孩觀眾總是情不自禁地伸出雙手想與操偶師互動。 ▲ 《龜山島傳奇》演出現場 《龜山島傳奇》的巧妙之處不僅於此,操偶師切換身分的速度與小道具的使用都讓人眼花撩亂,劇中四個演員要分擔將近二十個角色,忽男忽女、忽老忽少、忽人忽偶,像是阿嬤要立刻切換成通天蛇神,聲音與身段都要立刻呈現反差;又如
攝影/文字 林筱倩 「東方與西方,過去與未來的相遇,這中間會產生火花。」法蘭克說完後做了一個爆炸的手勢。 創立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 (figuren theater tübingen) 的藝術總監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 與無獨有偶劇團的藝術總監鄭嘉音,都是德國懸絲偶大師亞伯特.羅瑟(Albrecht Roser)的得意門生。兩人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的三年期共創計畫支持下,攜手一段靈光爆炸的當代偶戲創作之路。 第一哩路是從前期發展工作坊啟程的。「我們透過大量的閱讀和討論,從《山海經》、波赫士《想像的動物》到臺灣的山野傳說,甚至是印度古文明、非洲大陸的神話傳說中找到了非常多的妖怪。當我們去記錄了這些怪獸並且描述牠的時候,其實也代表著我們某種自己內心的渴望或是恐懼。」嘉音回憶2019年法蘭克第一次來到劇團穀倉,與19位臺灣的劇場工作者開始尋訪古今中外的妖怪。他們一邊踏訪文本中妖怪的心性,一邊創造偶藝中妖怪的形貌。 ▲ 前期發展工作坊以即時投影呈現操偶師翻閱《山海經》的手指影像 法蘭克發現塑膠袋、輕便雨衣、氣泡布這類材質又輕又透,可以具象呈現出鬼魂飄忽不定、似有若無的質地,再結合傘骨、熱熔膠、釣魚線,則可以進一步勾勒鬼魂的面孔、軀體和活動關節,強調出不同部位的重心。在無獨有偶的製偶工廠中,誕生了一隻隻被暱稱為「小飛飛」的懸絲偶鬼魂。法蘭克和嘉音很滿意共製計畫第一年的工作成果,法蘭克形容:「塑膠材料可以呈現鬼魂的質地,這材料是屬於當代的,新舊物件交會,透過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和視角,詮釋出某個時代對鬼魂角色的想像 。 」 ▲鬼魂懸絲偶 到了 2020 年,三年期共製計畫的第二年,工作重心在操偶訓練與持續發展偶的形式,但這一年也是全球疫情爆發的一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