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3的文章

紅舞鞋計畫—尋找自己的踢踏節奏

文/詹傑 從經典老片《萬花嬉春》( Singin' in the Rain ,1952),將雨中為愛所醉、縱情唱跳踢踏舞步的金凱利,形塑成影史上令人難忘的螢幕身影,到奪下第八十四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復古新潮電影《大藝術家》( The Artist ,2011),讓故事裡的過氣默片巨星George Valentin攜手女主角一鏡到底、教人驚服地跳起雙人踢踏,抑或是《大河之舞》( Riverdance )裡絢麗磅礡,自愛爾蘭傳統舞蹈蛻變而出的踢踏炫技,走過興盛起落的踢踏舞,似乎從未離開我們身旁。 置身沉悶生活的現代人,依舊對於輕巧節奏有著一種深深渴望,一如那令我們愜意欣羨的 白蘭氏雞精廣告 ,短髮俏麗的東方女孩遊走上海城市,踩著踢踏步履翩然起舞,青春無敵地說道:「身體聽你的,世界也會聽你的。」 自二00八年成立的【 音踏 In Tap 】,是另一群台灣表演者打造踢踏舞夢想的起始點。兩位習舞近十年的核心團員何瑞康、周浚鵬,延續各自身懷的漫才搞笑、操偶絕技,將瀟灑不羈、創意十足的美式踢踏風格,融會太鼓、Beat Box、火舞、默劇、互動影像,甚至以踢踏聲響取代京劇鑼鼓點,乃至取代鼓手而成立爵士樂團 InTap & Friends,給予踢踏舞耳目一新揮灑空間。無獨有偶劇團於二0一三年推出的年度製作「紅舞鞋計畫」,在台灣首次嘗試結合偶戲與踢踏舞這兩種截然不同表演元素,將跨界玩耍推展到另一層次。眼下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演員工作坊,不僅邀來何瑞康、周浚鵬擔任踢踏舞課程講師,他們同時也接受偶戲訓練,進入完全不同的探索面向。 「試著讓你身體的呼吸律動,傳遞到手上的偶」,由無獨有偶團長鄭嘉音教授的偶戲課程,帶領學員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杖頭偶,從賦予戲偶表情,到引導偶出發到空間裡好奇摸索,透過微物之眼觀照世界。操偶不再只是刻板仿擬生命,而是藉由對自己身體結構的熟悉,手指纖巧撫觸,找到偶與表演者之間微妙聯繫,捕捉靈光乍現的生命瞬刻。其後的進階版課程,學員經由京劇身段學習,逐步領略擁有善舞長袖的中國傳統杖頭偶,僅僅是變換基本步伐,就可呈現出重心前傾的老人步伐,左右移晃的威武官步,或是嫣然生媚、八字步前行的大家閨秀,將一個簡單戲偶置換上世情百態的眾生樣貌。 在操作偶戲的專注凝視下,表演反饋也正同步發生。在杖頭偶的學習呈現中,大展創意的學員們選用麥

電子報全面升級,無獨有偶新部落格開張!

   點擊圖片觀看原始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