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2的文章

無獨有偶2012作品《降靈會》

Puppet & Its Double "la Réminiscence d'un fantôme"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新偶戲系列‧第5號作品】 The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er - Advance Works No. 5 真人與偶的情感辯證 死亡與情愛糾結的靈性書寫 透過二女一男的對話及表述,逐步揭露已故女作家生前不為人知的面向,和三人的關係。「偶」在劇中作為「靈」的化身,在三名演員之間流轉、穿梭,帶領觀眾進一步探看,寫作者如何將書寫視為一種儀式,藉此表達游移在生死界限上的體悟。 故事敘述一名管家、一位女明星,以及一位男性出版商,在已故女作家「安其」的降靈會上聚首。管家沉默而強韌地,照看著女作家臨終歲月鮮為人知的脆弱與錯亂。女明星是安其中學時代的閨中密友,見證了青春少女的暴烈,投射在對於「殘酷」和「死亡」的迷戀。男性出版商則是安其工作上的親密夥伴,過去情感的挫敗,讓他針對作品建構出的「真實」,屢屢提出質疑。 「偶」讓看不見的事物形象化,演員與偶互動的表現手法,就像「人」與「靈」通過「特定媒介」的溝通,進而探索在生死邊際,人類不可見而無從解的神祕魅力。戲偶像是一種『背後靈』,當故事自不同角色的口中輪流說出,「背後靈」則像是生者心裡的包袱、肩上的負擔,停留在演員的肩膀、背脊、腿側,有時「人」似在為「靈」代言,有時「靈」更像極了「人」放不下的遺憾與虧欠。在無處可藏的四面環繞舞台上,三人各自解讀安其的作品,交相比對回憶的歧異,形同一場關於書寫生命的虛實辨證。 演出形式 時間長度:80分鐘 觀眾對象:成人 表演形式:杖頭偶與真人演員共同演出 首演:2012年3月2日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參演節目) 創作人員 ◎編  劇:周伶芝   ◎導  演:鄭嘉音 ◎舞台設計:曾文通 ◎音樂、影像設計∕林經堯 ◎戲偶設計:梁夢涵 ◎服裝設計:李育昇 ◎燈光設計:曾彥婷 ◎演  員:王世緯、高丞賢、劉毓真 ◎舞台監督:李意舜 ◎舞台技術執行:陳佳慧 ◎梳化妝:黃皓翔、Morgan ◎平面設計:何佳興 ◎攝  影:陳又維、林永杰 劇照 2012 首演 2012 花絮 2012 進劇場花絮

無獨有偶2012作品《神箭》

Puppet & Its Double "Returning to Olympus"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經典偶戲系列‧第9號作品】 The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er - Classic Works No. 9 科幻x神話x冒險,宇宙夢想全員集合! 合作單位 NSO國家交響樂團--永遠的童話系列 二度與NSO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無獨有偶挑戰更具史詩宏觀的銀河巨作。《神箭》,由NSO演奏史特拉汶斯基的《阿波羅》與《婚禮》,無獨有偶延伸樂曲浪漫又激昂的異國風情,結合光影與大型懸絲偶,原創光明之神與黑暗之神的星際傳說。 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不按牌理出牌的前衛個性,激發無獨有偶創作群以神奇浩瀚的宇宙故事,重新演繹樂曲的當代想像。故事敘述長年臥病在床的小男孩,無意間進入了天神的國度,追隨神箭的指引,在光與影的冒險裡,不但鼓起勇氣解決星球間的危難,也面對了內在的自己。 《神箭》是一齣真人與手工動畫同台的劇場演出,以極少的對白說故事,在驚奇的場面調度中,無獨有偶巧妙運用光與影的強烈對比,甚至讓光影演員揹著電瓶和燈具走到幕前舞動,呈現不可思議的視覺效果,也妙喻黑暗與光明相依相存的生命哲學。觀眾在視覺與聽覺的饗宴下,悠遊穿梭想像的星際宇宙。 演出形式 時間長度:70分鐘 觀眾對象:老少咸宜 表演形式:真人、光影與大型機械偶 首演:2012年4月21日  國家戲劇院 創作人員 ◎指揮/張尹芳 ◎導演/鄭嘉音 ◎編劇暨副導演/林孟寰(大資) ◎舞蹈設計/陳鴻秋 ◎服裝設計/林璟如 ◎美術暨戲偶設計/粱夢涵 ◎燈光設計/王天宏 ◎舞台技術總監 /劉培能 ◎執行舞台設計 /聶先聞 ◎舞台監督/黃荷景 ◎攝影/陳又維 ◎演員/杜逸帆、李書樵、周佳吟、周浚鵬、洪健藏、洪瑞霞、范曉安、高友怡、許韶恩、黃志勇、賀湘儀、廖威迪、劉郁岑、劉毓真、盧侑典 劇照 2012 首演

無獨有偶電子報40期

點擊圖片觀看原始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