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03的文章

無獨有偶2003作品《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作品介紹

Puppet & Its Double "SPIDERINA"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成長偶戲系列‧第2號作品】 The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er - Family Works No. 2 結合現代舞蹈、偶戲、音樂的奇想作品 合作單位 舞蹈空間舞蹈團 本劇是一齣結合舞蹈、偶戲、音樂的奇想作品製作群集合了劇場界精英人才,有舞蹈界才子之稱的楊銘隆的編舞、無獨有偶劇團的偶劇編導,再加上音樂人Jeff的原創作曲、黃祖延的燈光、林璟如的服裝設計等,在這些名師的操刀下,為小朋友們創造了一個愉快且富想像空間的劇場經驗。在偶戲的表現方面:早期的偶戲中,擬真是重要的,總是模仿著真人的動作;近代偶戲家則追求『偶的本質』------將無生命物化為有生命物的神奇過程。因此為了成就偶的生命精神以及徹底呈現舞者的特質,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將「物品」還原成「元素」,又以「元素」和舞者的身體結合在一起,幻化出生命的浮光掠影。 演出形式 時間長度:90分鐘 觀眾對象:三歲以上~成人 表演形式:舞者與人偶共同演出 首演:2003年4月18日 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獲獎紀錄:第二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創作人員 ◎藝術指導∕編舞:楊銘隆 ◎戲劇導演:鄭嘉音 ◎編劇:李筆美 ◎戲偶設計:鄭嘉音、卓淑敏 ◎服裝設計:林璟如 ◎舞台∕燈光設計:黃祖延 ◎音樂設計:Jeff (許向豪) ◎影像設計:歐佳瑞 劇評 以淺顯易懂的劇情,將舞蹈與偶戲有效融合運用。雖是「親子劇場」形式的創作,成人與兒童觀眾皆感受到作品純真幻想的情境。舞蹈語彙結合芭蕾、現代舞、中國舞、武功、街舞,以及模擬的蜘蛛動作,在敘事之外兼顧表現不同舞蹈類型的特色。編舞結構完整,舞者表現稱職。佈景、燈光、服裝與道具設計烘托創作意圖,具有專業水準。 —第二屆台新藝術獎

盧健英評論

(官網好讀版) 盧健英 原文刊載於2003/04/21中國時報24版 舞蹈空間舞蹈團+無獨有偶劇團 《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 演出日期:2003/4/19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進場前服務人員貼心地發送的口罩上有一隻紅色大腳蜘蛛。蜘蛛,幾乎所有的大小觀眾在進場前都知道,今天晚上的主角是蜘蛛史派德(Spider)。 燈暗。天棚上巨大的紅色之蛛網在鬼魅的燈光下晃動,驀地,數十隻毛茸茸懸在半空中的小蜘蛛爬上爬下,搔得到劇場裡的孩子們又愛又怕,尖聲四起。角落裡一隻龐然的黑色大蜘蛛,從黑暗中醒了過來,蹣跚地爬上道具山坡,逼真的程度一下子讓前作的小女孩雙手箍住了媽媽的頸子。 舞蹈空間舞團這回改弦易轍,新製作「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標耪是一齣親子舞蹈劇場,結合「無獨有偶」劇團團長鄭嘉音,與舞團藝術指導楊銘隆共同創作。故事主軸很簡單,一隻名叫朱兒的蜘蛛小妹在被嘲笑失意之後,最後便成了優雅的「八腳伶娜」,所有的製作創意集中在包括舞蹈、戲劇、偶、道具、影像、音樂、造型等所有創意成分的發展與整合,賞心娛樂的效果是有的,如果舞蹈空間舞團有後續發展的企圖,「史」劇具備了相當的商業話潛力。 從迪士尼到哈力波特的成功,一再地說明了創意其實是不分老小的。兒童劇場裡沒有「大人不宜」這回是,因此,她應該滿足的是不分大小觀眾對於想像、娛樂、夢想的一致追求。觀察國內兒童劇場的發展,過去一直奉「寓教於樂」為最高指導原則,寓教於樂,是不是件容易的事?「教」什麼?怎麼教,觀眾才會「樂」?從「教」多於「樂」的程度摸索走來,台灣的兒童劇場一路改變了不少,這幾年來似乎終於領悟要「教」的是自己,於是再表現的形式(說、戲、樂、舞、偶),與技巧上有了豐富的改變。 但不管標榜什麼,兒童劇場最重要的精神是在原創性,如果作品本身的原創性不足,那麼執行層面是另一個表現的空間。「史」劇的劇本是一個大家熟悉的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城市。只是在過程裡,隨著朱兒的森林遊程,劇場成為充滿視覺驚奇與想像的黑盒子,再「蟲蟲天地」一折裡,結合舞者流暢的肢體,舞者換化成蝴蝶、瓢蟲、螢火蟲、大黃蜂及小水珠,造型及身體的擬化是有趣的,只是表演上時有失誤,若就商業劇場的嚴格標準,是應該要扣分的。兒童劇場執行面的精良肚腸被忽略,事實上每一齣創造想像世界的兒童劇場都緊密扣合,百密不得有一疏的台上演出執行力,否則就像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