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2的文章

郭亮廷評論-中產階級的靈擺實驗

(官方好讀版) 作者 : 郭亮廷 原文刊載於2012/03/26 中國時報旺來報─新藝見 圓形舞台的上空垂下一個靈擺,無獨有偶劇團的《降靈會》要測試的是誰的靈魂?從劇情來看,女作家自殺前發函給好友,邀請他們三年後參加自己的降靈會,那麼偵測的當然是前來赴約的人們和鬼;就劇場手法而言,降臨的鬼魂以偶呈現,巨大的靈擺便成為嚴峻的指標,要求人偶同台能夠引發靈魂的振動,可是談何容易? 導演鄭嘉音向來擅長經營視覺意象,這次除了人偶同台,她還以書為物件,發展出具有超現實意味的肢體表演,表面上打斷了劇情,其實觸動了劇中人的潛意識。例如女作家以偶的形體降靈之前,我們只聽到她在空氣中飄蕩的聲音說,寫作本身就是無休止的降靈會,靈感就是跟作者糾纏不清的鬼魂;同時,場上遊走的演員把書舉到面前,頁面朝向觀眾,手指用力的扒開書頁,彷彿扒開的是自己的臉。另一段,女作家說她做了一場噩夢,夢到三名警察牽著狼犬在穿越邊境的列車上巡視,只見演員咬著書在地上爬行,紙張顫抖的聲音變成兇狠的狗吠,書變得充滿攻擊性,好像書會咬人。 這些意象式片段的好,在於表達了女作家生前被打造成一個驚世駭俗的文學女巫,夢卻把她還原成一個最平凡脆弱的人。本來,夢是最可怕的,再勇敢的人也會被自己的噩夢嚇醒,因為我們是毫無防備能力的面對夢裡的恐懼。但是反過來說,面對現實裡的恐懼,我們是充滿戒備的,就像私底下心力交瘁的女作家在公眾面前總是表現得心臟很強。問題是,這齣戲捕捉到夢裡赤裸裸的恐懼,但是對於現實裡被遮遮掩掩的恐懼,卻顯得缺乏掌握。 看看來參加這場降靈會的是什麼樣的人:女作家的出版商兼情人、從小跟她一起長大的女明星、還有她的女管家。換句話說,他們是最懂得情緒管理的中產階級,和比中產階級更內斂的、服侍他們的人。前面提到人偶同台,其實中產階級如此擅長修飾自己的情感,他們就是自己最好的偶和操偶師。然而,舞台上的演員似乎一直處在情緒激動的狀態,降靈前不見他們對於掩飾恐懼的手腕,降靈後也不見他們克制自己不要失態的身段。反之亦然,正因為又害怕又期待的情緒沒被壓抑,等到真的見鬼了,情感爆炸得再猛烈也不像是真的。 戲末,女作家說她在一個薄霧瀰漫的早晨寫了這本書。這本書是哪本書?是不是說,剛剛發生的什麼自殺、降靈和恐懼都是假的,只不過是沿著舞台周邊圍成一圈的暢銷書裡的其中一本?這大概是這齣戲最有趣的地方,它一

無獨有偶2011作品《洪通計畫》-演出介紹

Puppet & Its Double "Who Is Hung Tung"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新偶戲系列‧第4號作品】 The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er - Advance Works No. 4 童話、神話與遊戲的迷離奇想 發射節慶活力的超時空相遇 無師自通的素人畫家洪通,以一介不識字的南鯤鯓草地人,畫下詭奇瑰麗的神祕圖像世界,自成一格的圖畫宇宙觀,與源自民俗文化的變形創造,曾在七十年代的台灣投下絢爛的震撼彈。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受臺北藝術節邀請,召喚洪通的光怪夢幻,以獨特拼接的敘事觀點,打造全新劇場感官實驗與空間體驗。 洪通大紅大紫卻孤寂終了的人生,因他寡言又怪異的行徑,已然成為傳奇。無獨有偶透過田野調查,以及設計群的輪番工作坊,將戲和物件一點一滴「玩」出來,再現洪通創作中的自由聯想與生命意象。演出以十五個形式、寓意、調性相趣的小片段,詮釋洪通的性格、畫中延伸的想像以及新世代回顧對話的觀點。純白的日字形雙面舞台,將觀眾席包覆其中,一如洪通的畫將觀者吸入空間。 為了傳達洪通創作的環境養分,劇中安插了各式親切的台語形式,如歌謠,廣播講古。台語和國語唸白的交叉使用,營造新世代年輕人與過往光譜的交錯對話,發展出獨特的詩意語感。如同洪通看萬物的神話眼光,在平凡事物裡看見形體的流動,演出以日常生活物件作為媒介,轉換為不尋常的意念象徵,無論是拜拜用的塑膠紅盤、白色水缸、簡單的竹竿,都透過表演建築另一種心靈視覺。而樂手的現場搭配演奏,也為意象營造漫延的聲音空間。魔幻寫實的手法,讓觀眾一窺洪通的真性情,也串起了繪畫與劇場的共時性空間。 演出型式 時間長度:100分鐘 觀眾對象:7歲以上~成人 表演形式:偶、杖頭偶、光影與真人演員共同演出 首演:2011年8月16日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 創作人員 ◎製作人:曾麗真   ◎導  演:鄭嘉音 ◎空間設計:曾文通 ◎服裝設計:林璟如 ◎燈光設計:王天宏 ◎音樂設計:黃思農 ◎戲偶設計:梁夢涵 ◎編創發想:曾彥婷、劉毓真、郭亮廷、周伶芝 ◎集體創作/製偶/演出:杜逸帆、李玉嵐、林正宗、周浚鵬、洪瑞霞            賀湘儀、黃郁晴、黃秋容、黃志勇、黃煒翔            廖威迪、

謝東寧評論-靈魂,只是美麗而已

(官方好讀版) 文 字 謝東寧 原文刊載於2012/03/05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台 演出: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時間:2012/0 3/02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文字,究竟是自己美麗,還是它所描述的事情美麗?走出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無獨有偶劇團的《降靈會》演出,我腦海不斷響起著這句話,而這句話或許也可以改成,劇場,究竟是自己美麗,還是它所描述的事情美麗? 《降靈會》是編劇周伶芝關於陰性書寫的劇本,她大膽的以死亡為主題,透過一個自殺女作家的靈魂召喚,探究關於女性、生命、書寫、創作,參考座標前面新聞傳說是三毛,後來看到報導是維吉尼亞‧吳 爾 芙 (Virginia Wool f),總而言之,都是一位成功的女作家。而編劇想藉由劇場這個幻覺造景之地,召喚逝者重新與生者協商、對話,這個過程夾雜著女作家的生命回顧、劇作者的書寫反芻、表演者的靈 媒扮演與圍觀者(觀眾)的親眼目睹,這層層的關係讓演出架構出豐饒的意義闡釋空間,端看導演如何選擇方向,及在架構中填進情感血肉 。 劇場空間被設為四面式舞台,圓形高起的舞台邊緣,放了許多本劇中女作家寫的書,中央一個黑色方形突出,上方吊著一個金字塔型黑色錐形吊物,整個方圓空間中,像一處潔淨的儀式場域,配合著一進場的電子聲響、符號投影及煙霧,非常具有現代科技感。果然,一進場的演員,質感裝扮也像電子科技產品廣告中的模特兒,一男兩女分別是出版商、女明星與時髦女管家。女作家在此由一個白色的偶扮演,三位演員既是角色也是操偶師,他們在這場聚會當中,慢慢揭露關於女作家與出版傷的情感關係、女作家的寫作、內心對於死亡與殘酷的迷戀。 不過這場虛實交錯的所謂辯證,在美麗的詞藻之中,例如「我們就是自身的地獄」、「人生無聊,要擺脫的是人生,還是無聊?」、「寫作就是無可言語的詩」等等,但如何可以讓這些透過演員傳述的文字,與其他眾多劇場元素,在時間中像魔術師般幻化為一個活的當下,簡單地說,讓角色建立、將故事深刻,這就是導演的功課。很可惜,這個無所遁逃的開放式舞台,並不容易製造幻覺,暴露的盡是演員本身,而最重要的女作家偶,也沒有創造出角色生命,在場上她一直都只是偶。而劇情關於書寫的觀念辯證深入,但角色們卻活像一群有靈魂而無軀體血肉的人物,以致於演員雖然極為賣力,但到底這個故事還是越說越空虛。 走出劇場肚子餓得發慌,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