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pet & Its Double "Who Is Hung Tung"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新偶戲系列‧第4號作品】
The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er - Advance Works No. 4
童話、神話與遊戲的迷離奇想
發射節慶活力的超時空相遇
無師自通的素人畫家洪通,以一介不識字的南鯤鯓草地人,畫下詭奇瑰麗的神祕圖像世界,自成一格的圖畫宇宙觀,與源自民俗文化的變形創造,曾在七十年代的台灣投下絢爛的震撼彈。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受臺北藝術節邀請,召喚洪通的光怪夢幻,以獨特拼接的敘事觀點,打造全新劇場感官實驗與空間體驗。
洪通大紅大紫卻孤寂終了的人生,因他寡言又怪異的行徑,已然成為傳奇。無獨有偶透過田野調查,以及設計群的輪番工作坊,將戲和物件一點一滴「玩」出來,再現洪通創作中的自由聯想與生命意象。演出以十五個形式、寓意、調性相趣的小片段,詮釋洪通的性格、畫中延伸的想像以及新世代回顧對話的觀點。純白的日字形雙面舞台,將觀眾席包覆其中,一如洪通的畫將觀者吸入空間。
為了傳達洪通創作的環境養分,劇中安插了各式親切的台語形式,如歌謠,廣播講古。台語和國語唸白的交叉使用,營造新世代年輕人與過往光譜的交錯對話,發展出獨特的詩意語感。如同洪通看萬物的神話眼光,在平凡事物裡看見形體的流動,演出以日常生活物件作為媒介,轉換為不尋常的意念象徵,無論是拜拜用的塑膠紅盤、白色水缸、簡單的竹竿,都透過表演建築另一種心靈視覺。而樂手的現場搭配演奏,也為意象營造漫延的聲音空間。魔幻寫實的手法,讓觀眾一窺洪通的真性情,也串起了繪畫與劇場的共時性空間。
演出型式
時間長度:100分鐘
觀眾對象:7歲以上~成人
表演形式:偶、杖頭偶、光影與真人演員共同演出
首演:2011年8月16日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
創作人員
◎製作人:曾麗真
◎導 演:鄭嘉音
◎空間設計:曾文通
◎服裝設計:林璟如
◎燈光設計:王天宏
◎音樂設計:黃思農
◎戲偶設計:梁夢涵
◎編創發想:曾彥婷、劉毓真、郭亮廷、周伶芝
◎集體創作/製偶/演出:杜逸帆、李玉嵐、林正宗、周浚鵬、洪瑞霞
賀湘儀、黃郁晴、黃秋容、黃志勇、黃煒翔
廖威迪、薛美華、劉毓真、劉郁岑、盧侑典
◎現場樂手:黃思農、蔣韜
◎策展企劃:周伶芝
◎助理導演:林孟寰
◎攝 影:陳又維
劇照
2011 首演
2011 花絮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新偶戲系列‧第4號作品】
The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er - Advance Works No. 4
童話、神話與遊戲的迷離奇想
發射節慶活力的超時空相遇
無師自通的素人畫家洪通,以一介不識字的南鯤鯓草地人,畫下詭奇瑰麗的神祕圖像世界,自成一格的圖畫宇宙觀,與源自民俗文化的變形創造,曾在七十年代的台灣投下絢爛的震撼彈。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受臺北藝術節邀請,召喚洪通的光怪夢幻,以獨特拼接的敘事觀點,打造全新劇場感官實驗與空間體驗。
洪通大紅大紫卻孤寂終了的人生,因他寡言又怪異的行徑,已然成為傳奇。無獨有偶透過田野調查,以及設計群的輪番工作坊,將戲和物件一點一滴「玩」出來,再現洪通創作中的自由聯想與生命意象。演出以十五個形式、寓意、調性相趣的小片段,詮釋洪通的性格、畫中延伸的想像以及新世代回顧對話的觀點。純白的日字形雙面舞台,將觀眾席包覆其中,一如洪通的畫將觀者吸入空間。
為了傳達洪通創作的環境養分,劇中安插了各式親切的台語形式,如歌謠,廣播講古。台語和國語唸白的交叉使用,營造新世代年輕人與過往光譜的交錯對話,發展出獨特的詩意語感。如同洪通看萬物的神話眼光,在平凡事物裡看見形體的流動,演出以日常生活物件作為媒介,轉換為不尋常的意念象徵,無論是拜拜用的塑膠紅盤、白色水缸、簡單的竹竿,都透過表演建築另一種心靈視覺。而樂手的現場搭配演奏,也為意象營造漫延的聲音空間。魔幻寫實的手法,讓觀眾一窺洪通的真性情,也串起了繪畫與劇場的共時性空間。
演出型式
時間長度:100分鐘
觀眾對象:7歲以上~成人
表演形式:偶、杖頭偶、光影與真人演員共同演出
首演:2011年8月16日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
創作人員
◎製作人:曾麗真
◎導 演:鄭嘉音
◎空間設計:曾文通
◎服裝設計:林璟如
◎燈光設計:王天宏
◎音樂設計:黃思農
◎戲偶設計:梁夢涵
◎編創發想:曾彥婷、劉毓真、郭亮廷、周伶芝
◎集體創作/製偶/演出:杜逸帆、李玉嵐、林正宗、周浚鵬、洪瑞霞
賀湘儀、黃郁晴、黃秋容、黃志勇、黃煒翔
廖威迪、薛美華、劉毓真、劉郁岑、盧侑典
◎現場樂手:黃思農、蔣韜
◎策展企劃:周伶芝
◎助理導演:林孟寰
◎攝 影:陳又維
劇照
2011 首演
2011 花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