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穿越中西、真實操練、偶藝沒有邊界 -《穿越真實的邊界》三年創作紀實

  攝影/文字     林筱倩 「東方與西方,過去與未來的相遇,這中間會產生火花。」法蘭克說完後做了一個爆炸的手勢。 創立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 (figuren theater tübingen) 的藝術總監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 與無獨有偶劇團的藝術總監鄭嘉音,都是德國懸絲偶大師亞伯特.羅瑟(Albrecht Roser)的得意門生。兩人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的三年期共創計畫支持下,攜手一段靈光爆炸的當代偶戲創作之路。 第一哩路是從前期發展工作坊啟程的。「我們透過大量的閱讀和討論,從《山海經》、波赫士《想像的動物》到臺灣的山野傳說,甚至是印度古文明、非洲大陸的神話傳說中找到了非常多的妖怪。當我們去記錄了這些怪獸並且描述牠的時候,其實也代表著我們某種自己內心的渴望或是恐懼。」嘉音回憶2019年法蘭克第一次來到劇團穀倉,與19位臺灣的劇場工作者開始尋訪古今中外的妖怪。他們一邊踏訪文本中妖怪的心性,一邊創造偶藝中妖怪的形貌。       ▲ 前期發展工作坊以即時投影呈現操偶師翻閱《山海經》的手指影像 法蘭克發現塑膠袋、輕便雨衣、氣泡布這類材質又輕又透,可以具象呈現出鬼魂飄忽不定、似有若無的質地,再結合傘骨、熱熔膠、釣魚線,則可以進一步勾勒鬼魂的面孔、軀體和活動關節,強調出不同部位的重心。在無獨有偶的製偶工廠中,誕生了一隻隻被暱稱為「小飛飛」的懸絲偶鬼魂。法蘭克和嘉音很滿意共製計畫第一年的工作成果,法蘭克形容:「塑膠材料可以呈現鬼魂的質地,這材料是屬於當代的,新舊物件交會,透過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和視角,詮釋出某個時代對鬼魂角色的想像 。 」 ▲鬼魂懸絲偶 到了 2020 年,三年期共製計畫的第二年,工作重心在操偶訓練與持續發展偶的形式,但這一年也是全球疫情爆發的一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