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07的文章

無獨有偶2007作品《心理醫生愛上我》-劇評

(官網好讀版) 于善祿 2007年10月8日 (原文刊載)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2007秋季公演《心理醫生愛上我》 時間:2007年10月7日,週日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對佛洛伊德稍有認識的話,大概都知道朵拉(Dora)是他在歇斯底里研究中很重要的個案,他在1905年正式將該案例的病史出版,書名取為《一個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Fragment of an Analysis of a Case of Hysteria),後來的讀者幾乎都是透過佛洛伊德的書寫而認識了朵拉,甚至應該說是透過他對於朵拉的夢境與身心症狀的精讀與凝視,而想像地進入了朵拉的私生活、情慾世界與潛意識當中。佛洛伊德透過「陽性書寫」,以「主動的男性窺視主體」(active male specular subject)的身分對「被動的女性被窺視客體」(passive female specular object)進行兩個夢(火災、陌生城鎮─信─車站─墓地)的解析與詮釋。 經過了七十年左右,法國當代極為重要的女性學者作家艾倫‧西蘇(Hélène Cixous),於1976年以佛洛伊德所記錄的案例為基礎素材,創作了劇本《朵拉的肖像》(Portrait of Dora),在劇中,朵拉的戲份與佛洛伊德等量齊觀,不只直接在舞台上展示了朵拉的身體─在場(body-presence),也讓朵拉自己開口說話,而不再是透過佛洛伊德的書寫與轉述,僅是一種依附性的存在,Cixous的朵拉以主體能動的姿態,進行自我的身體書寫,從被精讀與被凝視的客體與病體,轉化為與佛洛伊德互有對話、對壘,甚至是鬥智與勾惑的主體與女體,在權力話語和身體政治的翻轉上,開創出「陰性書寫」的逆寫策略。 再經過三十年左右,這齣戲首次在台以中文(主要)、法文(少量)演出,並且結合了無獨有偶工作室最擅長的人、偶同台,創造出多層次的戲劇效果。 朵拉,在本劇中已被改名為「朵朵」,她主要糾結在幾組三角關係裡:【1】她對父親的迷戀,使得她對母親保持抗拒與作對的心態;【2】她對父親好友K先生的接近與挑逗,使得她也必須對抗K太太;【3】她對K太太的羨慕與妒忌,進而模仿她,但卻又發現父親和K太太有曖昧關係。她便經常夾纏於戀父情結與對K太太的同性戀情結之間,再加上八歲時目賭父親性交的「原初場景」(primal 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