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3的文章

安徒生廣場—偶遇踢踏表演工作坊發表會

文/大資 「踢踏舞」與「當代偶戲」在天平兩端的兩種表演藝術,不可思議的相遇了!台灣當代偶戲的掌舵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成團十四年,作品曾兩度入圍台新藝術大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多年來巡迴海內外藝術節數十次。劇團多年來嘗試和傳統藝術如京劇、皮影、布袋戲結合,並挑戰與舞蹈空間、國家交響樂團和流行音樂跨界合作,累積相當的跨界經驗與成果。 此次「 安徒生廣場—偶遇踢踏表演工作坊發表會 」演出,與舞壇活躍的踢踏跨界團隊【 音踏 In Tap 】合作,歷時三個月的融合式工作坊,操偶師穿鞋學跳踢踏,踢踏舞者接受偶戲訓練。操偶師與踢踏舞者,兩個不同藝術領域的表演者,拋開本位,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課程訓練與工作坊,以安徒生詩意的文字為靈感發展表演片段,激撞出獨特的創意美學。同時也為無獨有偶年度製作《 紅舞鞋 》預先暖身,劇團嘗試以為期一年的雙向交流計畫,上半年在進行跨界表演實驗。下半年彙整實驗成果,最後推出「踢踏╳偶戲」全新型態的公演。 《紅舞鞋》為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原著,改編時著重探討慾望與體制的撞擊,忠於所愛,永不停止的舞步,將在今年 10/31(四)至 11/3(日)登上國家劇院實驗劇場,一連演出五場。為海內外首次踢踏舞與偶戲正式結合的演出製作,亦為國內偶戲圈與踢踏圈表演者共同關注的全新製作。 演出日期:2013/5/25(六) 演出地點:四四南村中央廣場

無獨有偶2013作品《蛙靠部落》

Puppet & Its Double "Frogs in Wonderland"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成長偶戲系列‧第6號作品】 The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er - Family Works No. 6 在活潑熱鬧的歡騰歌舞中,蘊含對他人、對土地關懷的訊息 合作單位 2013宜蘭綠色博覽會 2013宜蘭綠色博覽會原創歌舞偶劇《蛙靠部落》,是無獨有偶繼2011台北國際花博演出14場《最美麗的花》大獲好評後,再次挑戰連演51天102場定目劇演出! 《蛙靠部落》延續無獨有偶長久以來對生命教育的重視與濃厚的人文色彩,期望在活潑熱鬧的歡騰歌舞中,蘊含對他人、對土地關懷的訊息。故事圍繞著一群奇形怪狀、五顏六色的「變種青蛙」,由於與眾不同的外表,變種蛙們被迫離開原本熟悉的家園,踏上尋找新樂園的奇幻旅途。途中遇上神奇的魔法師,用不可思議的魔法幫他們度過難關。儘管新生活美好的無可挑剔,但變種蛙們考驗才正要開始──情節高潮迭起,國台語交雜的對白幽默親切,而動聽的歌曲也使人意猶未盡。  《蛙靠部落》以奇想造型的「變種青蛙」為主角,有別於一般演出常見的絨毛偶裝, 無獨有偶特地為此研發了全新的戲偶操作方式:高達兩公尺的大型戲偶,演員的身體局部與戲偶結合,既保有青蛙可愛逗趣的童話造型,又兼具前衛偶戲的藝術美感,讓觀眾不只欣賞精彩的故事,同時也會對精緻獨特的美學風格印象深刻。《蛙靠部落》,是無獨有偶自台北搬遷宜蘭後,獻給宜蘭的第一份禮物,希望以劇團豐富的演出經驗、前瞻性的國際藝術觀,結合豐厚的蘭陽文化資源,將台灣偶戲推上世界級的文創舞台。 演出形式 時間長度:40分鐘 觀眾對象:三歲以上親子 表演形式:人偶與真人演員共同演出 首演:2013年3月30日 宜蘭武荖坑漂鳥林劇場 創作人員 ◎ 製作人:曾麗真 ◎ 故事原創:游源鏗 ◎ 編劇:林孟寰 (大資) ◎ 導演:鄭嘉音 ◎ 副導演:高友怡 ◎ 服裝設計:林璟如 ◎ 戲偶設計:莊育慧 ◎ 音樂設計:許向豪 (Jeff) ◎ 技術總監:謝小寶 ◎ 攝影:陳又維 ◎ 演員:高友怡、邱米溱、陳柏廷、陳榮鈞、宮能安、游松桓、戴秀穎、吳貞儀 劇照 2013 綠博首演 2013 幕後花絮

紅舞鞋計畫—讓想像輕盈飛揚

文/詹傑 當表現主義畫家依貢·席勒( Egon Schiele )愛欲交歡的魅惑線條,遇上法籍印象派攝影師 Sarah Moon 鏡頭下的中性女子,來自兩個不同領域的靈感交會,激盪出「紅舞鞋計畫」青澀怯弱又成熟嫵媚的小女孩戲偶,睜著一雙憂鬱藍眸,彷彿只消輕輕頷首回望,便能傳遞出滿滿的耳邊低語。 以八層牛皮紙硬化處理的半身戲偶,由國內年輕一輩傑出製偶師梁夢涵親手操刀。在栩栩如生的面容下,被賦予空洞身軀的戲偶,甚至以皮帶相連,如此有著外顯肢體結構和黑暗龐克風的造型,正呼應著「紅舞鞋計畫」意欲探索慾望與匱乏的深層主題。而看似毫無生命氣息、滿身孔洞的小女孩,依偎在操偶人手中,傾刻間便有了動人的喜怒哀樂,同樣具體而微地,標舉出導演林孟寰長久追求的戲劇美學—簡約樸實,讓詩意想像翱翔在劇場裡的每個角落。 經過兩個月紮實偶戲和踢踏課程,初夏五月,導演和演員們埋頭栽入工作坊,攜手探尋更多創意靈光。是故,一把尋常可見的椅子能不斷排列組合出高山峻谷、綿延樓梯、鐘塔城牆,幻化出令人眼花撩亂的故事場景,體現物件劇場的童真趣味。抑或在導演給出”二人+二椅+聲音”的實驗指示後,安穩放置的坐椅馬上成了有思想情緒的另類戲偶,彼此挑逗、曖昧、追求,大玩情愛競逐戲碼,在被拒絕得遍體麟傷後,傷心欲絕的椅子伴侶還能超現實地做起CPR人工呼吸。 一路陪伴記錄工作坊的進展,看著眼前這群夥伴幾乎是每天認真地玩、認真從最細微之處,挖掘出平凡生活裡的精采瞬刻,常常叫我不覺莞爾。一如我從未端詳過的路邊瓦楞紙箱,剪裁後成為人形剪影的抗議立牌,讓嚴肅的抗爭符號忽而有了點黑色幽默。在那間其實不算太大的排練室裡,望著演員行走在每一寸地板上,用自己的腳,或是神來一筆一截代替腳的塑膠泡棉,踏出洋溢好奇心的每一步,每一步都能發現一個新天地,令我感覺整個空間霎時明亮寬敞了起來。 以微物之眼,回望我們當下身處的現實世界,也許正是偶戲最為迷人的魔幻符碼。 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後,紅舞鞋計畫的演員們將帶來階段性呈現《安徒生廣場》,一連推出【鐵幕時代】、【雪后】、【復甦】三個精彩片段,展示這一路旅程中,他們結合踢踏、偶戲、人聲節奏與物件等不同元素的跨界心得。我私以為,《安徒生廣場》並非僅僅只是作為《紅舞鞋》雛型前身,而是擁有自己的獨特樣貌,揭露一個創作最為核心祕密的所在。凝望那些稜角未明的肌理、那些猶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