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最短的老街,最長的人情

 
攝影/撰文 林筱倩

透過五結鄉公所與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的發起與號召,「2020利澤老街動起來」在這條全台最短的利澤老街上,串連起綿長的人情。街坊鄰居總動員,不分在地、外地,來到利澤老街就能隨時隨處與「偶」相遇。

紅鼻子小丑出沒

隨時隨處都有遇到偶的驚喜

稚嫩的操偶手勢、怯生生的說書語氣,利澤國中與利澤國小的孩子帶來情境式老街導覽-《找回我們的利澤簡》。孩子們利用紙箱製作出立體故事屋,簡單陽春,還有忘詞、笑場和背稿的痕跡,但卻得到了最熱烈的掌聲,每一位參與的家長、觀眾看到孩子們真誠的表現都目不轉睛,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感動的瞬間。

這群孩子在無獨有偶阮義老師數個月來的陪伴與指導下,走進田野,傾聽、尋找利澤的歷史佚事,再回到教室彼此分享、整理歸納,把田野裡所採集到的吉光片羽轉換成戲劇形式,在「2020利澤老街動起來」中粉墨登場。

當利澤國中的孩子們講起利澤的地理環境、人情、信仰與產業時,這片土地近百年來的歷史躍然而出,也把現場的觀眾的心跟利澤這塊土地牽繫在一起。而年齡較小的利澤國小的孩子們,則是用紙箱製作出利澤地區歷史建物的模型,再將田野訪談時聽聞到的人物,用紙板繪製成小小的人偶,輪番在這些地標建築前演出。觀眾參與了這一趟情境式老街導覽後,就像把利澤老街的前世今生走了一遭。永安宮改建的歷史、三連棟曾經是繁華的嫁妝店鋪、馬偕醫生曾在利澤簡教會協助噶瑪蘭人治療牙痛、利生醫院第二代林醫師與醫師娘的仁心仁術、楊麗花在利澤戲院演出時的坐無虛席……這些歷史雲煙都在孩子們童真的演出中恍若再現。


利澤國中的孩子正在導覽利澤漁業小故事

利澤國中的孩子告訴觀眾利澤地區的地理環境

利澤國小的孩子在利澤簡教會前導覽馬偕醫生拔牙的小故事

利澤國小的孩子在利生醫院前導覽利生醫院的家族與事蹟

今年共有八位駐村藝術家來到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他們在駐村的發展期間,藝術家何睦芸與藝術家林曉函將撿拾而來的廢棄物打造為記憶之屋,藝術家李豐丞與藝術家羅婉瑜則實踐著罐頭工廠與海洋議題的創作計畫,藝術家楊柏煒與藝術家柯姿安對身體及意識持續探索,紡織藝術家曾嬿妤與科技藝術駱若瑀各自埋首於展覽創作。

與其說「2020利澤老街動起來」是驗收這八位駐村藝術家的駐村成果,不如說這八位駐村藝術家把作品打開一個路徑,讓觀眾們循著「2020利澤老街動起來」的機緣,無隔閡地走進了藝術家的心靈。

柏煒與姿安的創作名為《很高興為您服務》,帶領著觀眾在利生醫院的空間中遊走、變換著視角,藝術的魔幻力量在利生醫院特殊的歷史氛圍與醫療氣息中,滋長瀰漫。演出中會偶然瞥見高懸於牆上的陳舊的匾額,一恍神便被吸入時空隧道,卻又隨即被柏煒與姿安的肢體科技感牽引至未來,虛實真假間恍惚難辨,直到演出結束,門外的陽光才提醒我們當下的存在。


《很高興為您服務》在利生醫院中演出

《很高興為您服務》人偶同台

輸送帶的機械音轟隆不絕,海洋裡的生物一一被敲打、摺疊成扁扁的罐頭,在小豐與婉瑜精湛的舞台設計與操偶演繹下,一齣黑色幽默的《蝕罐》在利澤簡民家館中與觀眾近距離面對面。劇中的每一記重捶都出盡全力打在觀眾心頭,舔舔舌尖,唔……海洋的滋味鹹鹹刺刺的。


《蝕罐》中的工廠輸送帶

《蝕罐》演出後,創作者與觀眾對談

除了一直以來都相當支持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的利生醫院林醫師與利澤簡民家館的盧姐,今年的「2020利澤老街動起來」在偶戲村鍥而不捨的溝通協調下,三連棟的屋主也願意為我們打開空間,讓藝術家的演出進駐。三連棟門前是科技藝術駱若瑀的互動裝置《水樂園》,駱駱用利澤老街旁冬山河親水公園的水樂園印象為發想,創作出讓人會心一笑的互動裝置,在駱駱寫好的程式控制下,泳圈小鴨與玩具水槍只要偵測到人的動態,就會開始扭動,好像是在快樂地呼喚:「來玩!來玩!」

再往三連棟屋內走,一樓是紡織藝術家曾嬿妤的紡織裝置展《五結之一至之十》。嬿妤邀請大家拿起手電筒,用光影與這些紡織偶玩耍、互動。


人機互動裝置展《水樂園》

紡織裝置展《五結之一至之十》

繼續走上三連棟的二樓,這裡有睦芸與曉函的演出《這裡什麼都沒有》。《這裡什麼都沒有》以一位沒落漁村的海女阿嬤為主角,阿嬤已經失智了,看似什麼都忘記了,卻因為失智帶來的錯置,帶著觀眾進入一段飛揚的時空。劇中也點出財團併購漁村的議題,因為劇中海女阿嬤是賣石花凍的,睦芸與曉函還特地為觀眾準備了從馬岡漁村買回來的石花凍,讓觀眾在看戲後可以邊吃石花凍邊與創作者聊聊《這裡什麼都沒有》所帶來的感受。


《這裡什麼都沒有》中的主角阿嬤

《這裡什麼都沒有》演出後,創作者與觀眾對談

在老街建築中看偶戲讓人無比滿足。但肚子還是會餓,小孩兒也需要放電,這時候逛逛老街的手作市集就對了!

市集中有各種藝術性、知識性、生態性、娛樂性的手作攤位,蓋小房子、串寶石、做一顆小松果聖誕樹、植物拓染、人體彩繪、美甲保養、做鍬形蟲標本、做驅蚊蟲香塔、做一片原木燒……琳瑯滿目的攤位任君玩樂,一定會有一攤吸引著你坐下來消磨時光!

市集中還有各種好吃的、好喝的。手沖咖啡、烤魷魚、一串心、春捲、炸雞翅、玉米濃湯……社區媽媽們的手藝實在太棒了,吃到肚子都鼓起來了還想打包兩份回家。市集中的社區產品更是絕對不能錯過,手工皂、無毒米、豆腐乳全都是行家必買。老街上的中藥行恆足堂也擺出酸梅湯和燒酒雞的藥包,老闆,兩種我都要!


孩子在老街市集的手作攤位上創作

老街市集的攤主個個臥虎藏龍

利澤媽媽們展現好手藝

老街上的恆足堂中藥行掌櫃一家

在今年疫情的肆虐下,「2020利澤老街動起來」還能如期舉辦,並且受到公所、社區、藝術家與觀眾們的熱烈支持,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既感動又感謝。讓我們約定,明年還要再次相聚於利澤,在這條全台最短的老街上,用偶戲穿針引線,把利澤溫暖真摯的人情連綴綿延。



留言

  1. Slot machines for sale in Manila | GoyangFC.com
    Search our huge selection of Slot machines. 리턴 벳 At GoyangFC you can 개집 왕 find hundreds of other great options including 마라톤벳 classic and classic 야구 분석 video 월드 벳 slots.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洪通介紹-彩虹阿伯黃永阜

彩虹爺爺黃永阜還沒把台中干城六村畫成彩虹眷村的四十年前, 台南的鄉下南鯤鯓有一位洪通阿伯已經把他住的紅磚房內外畫得滿滿都是。 當時沒有人叫他「彩虹阿伯」,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 彩虹爺爺畫的彩虹眷村 因為 1969 年,靠打零工為生的洪通已經五十歲了,卻突然跟太太說要畫畫,讓她去外面辛苦工作,自己關在昏暗的小房間裡做畫家的大頭夢。 也有人說,洪通從小是孤兒,又不識字,掃墓找不到父母的墳,就在路邊的空地擺起三牲祭拜,看起來神經兮兮。 還有,他畫裡的人物有七分像鬼,畫裡的字像是鬼畫符,比火星文還難懂。 他倒是很有自信,把自己的畫掛在廟前辦個展。 直到 1972 年,放在華航飛機上給外國人看的《漢聲雜誌英文版》報導了他的廟口個展, 於是大批媒體開始湧入窮鄉僻壤,瘋瘋癲癲的鄉下阿伯洪通成為媒體人物。 「瘋子」變成了「天才」,鄉下人很疑惑。 城裡人也很疑惑。 1976 年,洪通的個展從南鯤鯓的王爺廟搬進了台北美國新聞處,引爆十萬人潮,人潮裡不乏大人物,有的很讚賞洪通,有的很不屑。 蔣勳認為,洪通是鄉土奇人,但不是藝術天才,洪通的爆紅,「更應該算是商業文明的一種」。 李石樵等一些畫家覺得,洪通是對嚴肅藝術的侮辱。 漢寶德說,洪通把中國《山海經》的古老世界帶到我們面前。 洪通紅了,許多親戚朋友就來吃紅,明搶暗騙他的畫和錢。洪通很不快樂,把自己鎖回房間更深的黑暗裡。 1987 年,鄰居在房裡發現洪通的屍體,晚年他只靠喝蜜豆奶度日。 洪通的兒子洪世保說他父親的一生是:「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路邊無人問 」。 洪通彩繪的紅磚房,他過世沒多久就被拆了。 2010 年,彩虹眷村也差點被台中市區規劃剷平,臉書發起連署「讓彩虹爺爺畫下去」,台中市政府才把怪手縮回去。 我們來不及為洪通保留一個村落,所以我們決定展開《洪。通。計。畫》, 讓洪通在劇場裡畫下去。 洪通的畫,本圖片由雄獅美術提供。

記憶檔案5-洪鑾聲:「洪通的故事太多,但是說起來又不像故事」

透過南鯤鯓文史解說員李惠敏的熱心幫忙,我們難得見到了洪通的堂弟洪鑾聲老先生。洪老先生與洪通是知交,聽他回憶洪通說過的話,似乎可以聽得到洪通說話的音調,看見洪通說話的表情。彷彿三四十年並未過去,一切歷歷在目。 洪鑾聲  前台南縣北門鄉鄉長  九 十 歲 說到洪通這個人,他的故事太多,但是說起來又不像故事。 當年我們一起做宗族的功德法會,我們稱之為「放赦儀式」,除了超渡祖先,也超渡鄰近的孤魂野鬼; 法會上掛著很多道教的圖像,譬如說一些上刀山下油鍋的地獄圖,洪通看了就說要跟我借回家畫, 結果畫出來跟道教的那些圖完全不同款,他說:「畫同款有什麼意思!」 他的畫裡有神有鬼,也有他的生活,我在想,就是這些道教的圖啟動他畫畫。 他這個人講話也很有意思。 當時《藝術家》雜誌的何政廣先生幫他在台北美國文化中心辦畫展,那可是美國人的屬地喔! 畫展開幕當天,沒有人敢幫洪通的畫標價,最後只好我去標, 我大概一幅標個幾千塊,在當時的畫價來說已經很高了。 忽然,洪通把我拉到旁邊,說這些圖不能賣。 我說為什麼不能賣,圖就是畫來賣的啊? 他居然回說:「如果圖賣出去了,我變做不會畫畫了怎麼辦?」 還有一次,我問他,你畫裡面寫那些字是在寫什麼? 他就一付很得意的樣子回我說,我幹嘛告訴你? 我說,其實你自己也看不懂你在寫什麼對不對? 他就說:「什麼我看不懂!這古人說一字是值千金,不然你一字一千塊給我,我就告訴你。」 唉!要說故事,其實也沒什麼故事,要說沒故事,他的故事又很多。 他這個人,做畫一定是在晚上,畫整晚沒在睡的啦!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種神明的力量在支持他畫圖。 漢寶德說他是「化外的靈手」,我覺得是非常漂亮的描述,因為他畫的就不是人畫的東西啊! 而且他還會起乩。乩童是有他的一套基本教練的,他不懂,就黑白操, 打得全身都是大洞小孔,一個禮拜也好不了。 還有,他會用性器官畫圖,是真正的喔! 有一天他來找我抬槓,因為我做過道士,他覺得我很行,我算是他崇拜的對象,他的知音。 我跟他說有一個畫家很出名,你可能不知道喔,叫畢卡索, 還有一個大書法家叫張旭,寫字寫到抓狂,就拿長頭髮沾墨汁揮毫。 他聽了很不屑地說,那有什麼稀奇? 隔天他抱著整捲棉紙的

方框外的無限—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方框外的無限 — 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文/魏于嘉 攝影/張瑞宗 以木條黏接成一座立體長方框架,約略兩個鞋盒疊起來的大小,每個學員最開始拿到的,就是這麼簡單的「劇場」地基。在 7 月 20 ~ 26 日短短七天內,學員們在這方框裡的小劇場,建構起常見的故事場景 — 森林、城市、室內,加上幾個童話的典型角色,如天真清純的少女、邪惡的侵略者、充滿智慧的老人等,從舞台設計到角色人物一手包辦,逐步完成專屬自己的紙偶劇場。最後一天在宜蘭傳藝園區曲藝館舉行的成果演出,學員們環抱紙偶劇場的滿足笑容寫著「我擁有了一座劇場!」 攝影/張瑞宗 童話是故事的原型 來自捷克的馬瑞克•薩科斯泰勒斯基 ( Marek Zákostelecký ) ,是此次紙偶劇場大師班的老師,主要從事舞台設計。翻譯于恩平表示,馬瑞克老師的童年時期,電視還不算普及,捷克的娛樂活動也不多,當時街上仍有紙偶劇場的巡迴演出,很多家庭也都有這麼一座小小的紙偶劇場,作為給孩子的禮物;除了是孩子的玩具外,也在以紙偶劇場搬演童話故事的親子活動中,傳遞教育意義與培養創造力。這次的工作坊便以人人熟悉的「童話」拉開序幕。馬瑞克老師請學員設計四個童話原型角色:無辜的年輕少女、無辜的年老婦女,加上一個青年英雄和一個邪惡的壞蛋。雖是四個很典型的角色,但每位學員創造出的角色形象各有不同,後來老師請學員們將這四個角色套入 《小紅帽》的故事;學員們隨即發現,即使是《小紅帽》這樣典型的故事套路,但角色的微妙不同,就能讓故事產生不一樣的風情,也讓學員對於建構自己獨一無二的紙偶劇場更具信心。 圖:學員們創造屬於自己的童話故事腳色 攝影/鄭嘉音 圖:學員分享自己設計的腳色  攝影/鄭嘉音 專屬自己的劇場 紙偶劇場大師班是無獨有偶歷來工作坊中,較偏向舞台設計的工作坊,篩選學員時以美術設計相關或教育背景優先,每個學員對著自己那座小小的紙偶劇場,皆有匠師級的創造力與專注力;而學員在為舞台描繪華麗細緻的背景時,老師也提醒:舞台上最重要的還是角色,記得別顧此失彼,讓劇場模糊焦點。擔任「小班長」的無獨有偶團員李書樵表示,馬瑞克老師的教導非常踏實有方法,使她能看見、理解劇場慢慢成形的過程,也能練習以導演的總體視角觀看自己的劇場。本身從事平面設計的張毓軒好玩的說,這幾天好像回到以前大學就讀動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