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大偶出沒注意

攝影/撰文 林筱倩 如果得到了一個火種,你要點亮什麼?     無獨有偶經由製偶師謝志明教導,習得了一套揹負式大偶的製作技術。這套大偶的結構使用了塑膠瓦愣板、 PE 泡綿、竹子,志明老師將製作步驟規格化,讓製偶生手也可以跟隨著這些步驟,做出人人稱羨的大偶。但是,製作時重視製偶夥伴的交流與協調,需要大家在過程中克服摩擦,完成後還要齊心協力的穿戴偶和操縱偶。這些特質讓這套大偶的誕生像一段團體旅行,在旅程中我們學習帶領、學習等待、學習聆聽、學習意見表達。 ▲高達 350 公分的大偶 ( 2020 年傳統藝術中心神將大踩街)    在無獨有偶近幾年把這套製偶技術推廣到社區的工作坊之後,有許多人們參與過這段旅行。就像是我們從製偶師謝志明手中接過一個火種,然後用這個珍貴的製偶火種點亮每一個參與大偶製作的社區,讓越來越多本來對偶戲很陌生的人也能燃起製偶魂。 ▲ 參與大溪社區大偶工作坊的成員 ( 2018 年大溪大禧創意製偶工作坊) ▲ 大溪社區大偶工作坊的成果 ( 2018 年大溪大禧創意製偶工作坊)    大偶完成了!趕快把偶穿戴起來,到街上去秀出辛苦製作的成果。我們的大偶跟民俗祭儀裡的大神尪有點類似,行進時都需要一個強壯的肩膀來揹負它。不同於大神尪的是:現代大偶多出兩根操縱桿,可以用來操縱長長的手臂。傳統大神尪行進時雙臂會自然的下垂擺動,我們的現代大偶可以邊走動邊擺出各種可愛的 pose ,來個愛的抱抱也沒問題。相較於大神尪出巡時的威風凜凜、神聖不可侵犯,我們的大偶沒有民俗的禁忌,可以親切地跟民眾互動,往往一路上跟大朋友擊掌、跟小朋友握手,合照更是一定要的!看到有人在拍「偶」,「偶」就給你一個大大的笑容,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 給偶一個抱抱                      ▲ 給偶一個微笑 ( 2020 年傳統藝術中心神將大踩街) ( 2020 年傳統藝術中心神將大踩街)   拆解大偶的秘密:偶頭、偶身、偶的手臂是三個要素。偶身的主結構是一個背架,經過無獨有偶製偶團隊的改良,現在的大偶已經比以往輕了許多,嬌小的女生背起來也行動自如。最近我們成功研發出大偶的縮小版,專門設計給中低年級的小朋友穿戴,重量更輕、造型也更加俏皮可愛,第一位試穿的小麻豆是劇團隔壁的鄰居底迪,底迪的阿公阿嬤看到金孫化身成小小三太子笑

當藝術節賣起了鴨肉麵—2019利澤偶聚祭回顧《市集篇》

圖/文 林筱倩     今年邁入第三屆的利澤偶聚祭是由偶戲演出、藝術市集、藝術家座談所構築的偶戲藝術節,這是無獨有偶劇團和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每年秋天的大活動。一個民間自辦的藝術節有多好玩呢? 11 月來一趟利澤之行,一直漾在臉頰上的笑意就是對利澤偶聚祭最真心的讚嘆。 利澤鴨肉麵的攤位是由利澤永安宮媽祖的義女們組成,阿姨姐姐們甩麵杓、剁鴨肉、切蛋腸的雙手沒停下來休息過,因為攤位前排著一條聞風而來的人龍,每個人都想嘗嘗這碗利澤鴨肉的好滋味。 2019 利澤偶聚祭串聯起利澤老街上的左鄰右舍,老街上的中藥行恆足堂也加入藝術市集的攤主行列,在門廊上擺起了攤位,賣起自家的招牌商品:酸梅湯和燒酒雞的藥膳包。偶戲村的好好小姐為恆足堂的藥膳包設計了包裝造型,再請志工幫忙包裝,恆足堂的老闆忍不住技癢,現場開始指導起快速包藥包的手法。 ▲中藥店老闆親自指導包藥包手法 ▲永安宮義女準備利澤鴨肉麵 和孩子一起用泥土燒製的小紅磚拼成老房子,用種子和樹葉裝點稻草編成的聖誕圈,把蠟菊和兔尾草變成松果聖誕樹上的裝飾品。藝術市集裡的攤位充滿自然和大地的氣息,秋日的暖陽曬著正在享受藝術和節慶的我們,每個人的臉部線條都是上揚的暖意。小朋友玩手作好開心;大朋友聽故事重溫童心;長輩朋友對自己捏陶有信心。 ▲親子同樂  ▲體驗捏陶樂趣 還有一些神奇的攤位,像是白鷺鷥大戰埃及聖䴉和南管體驗。南管體驗的攤主是北藝大傳統音樂系的學生東瑩,東瑩把南管的樂器和曲譜都帶來了,可以在現場彈撥敲打,在攤主的指導下和鳴一個南管的曲段。白鷺鷥大戰埃及聖䴉的攤主是利澤國中的素梅老師和她的學生們,他們一起把利澤老街上的歷史建物三連棟布置成鳥類的棲地,有鮮割的芒草和白鷺鷥、埃及聖䴉兩隻道具鳥,建築空間被學生們上美術課時畫的水彩畫:冬山河、利澤簡橋、老房子、稻田、夕陽和星空圍繞,重現利澤地區的生活記憶。每當有來客靠近詢問,素梅老師就會召集學生來來來,來演一下白鷺鷥和埃及聖䴉的故事,以青少年戲劇的方式講述臺灣原生的白鷺鷥和外來的埃及聖䴉的棲地爭奪戰。 ▲北藝大傳統音樂系的學生東瑩帶領小朋友體驗南管 ▲利澤國中同學演出《白鷺鷥大戰埃及聖䴉》 在老街上看小戲、吃美食、玩手作,每個人在藝術市集裡都能找到自己的樂子。吃著胖卡攤車賣的烤香腸在市集裡逛啊逛!前面怎麼有一陣騷動

來到利澤的藝術家們

攝影/撰文   林筱倩    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在今年集滿了來自世界五大洲的駐村藝術家!   利澤偶戲村從 2016 年開始推動「駐村藝術家計畫」,而我是從 2017 年開始認識偶戲村的駐村藝術家的。那一年的藝術家成果展演很特別,整個利澤社區都是藝術家的舞臺。   南非藝術家 Johannes Lodewyk Swanevelnder 在利澤老街的民宅前演出了一齣關於生態環境的偶戲,後面民宅鐵門上的彩繪就是利澤當地有名的「走尪」活動。希臘藝術家 Eirini Patoura 關注人類世界共同的紛爭:戰爭、謀殺、親子失和,就在利澤地區的精神信仰-永安宮媽祖廟的廟埕上演出,本來 Eirini Patoura 希望的演出面向是背對金爐,但是後來了解到在媽祖廟演戲就是要演給神明看的臺灣習俗後,她就入境隨俗,把演出改成面朝媽祖廟演出。臺灣藝術家賴麗婷駐村的期間會在利澤街上「搭訕」當地居民,聊著聊著就和居民盧姐變成了好朋友,麗婷在偶戲村製偶師的幫助下創作出一個以盧姐為原型的穿戴式戲偶,成果呈現的時候就在盧姐的家-利澤民家館裡面演出,在利澤居民的家裡演出一個利澤地區從繁華到沉寂的偶戲。泰國藝術家 Tippaporn Soontornjamorn (Juey) 在駐村期間和利澤居民語言不通,但還是深深渴望著能和臺灣人成為朋友,於是她製作了一隻可愛的恐龍戲偶,在利澤這裡歷史最悠久的利生醫院裡面演出。這些國內外的藝術家們雖然都不是宜蘭利澤人,但是他們都跟利澤偶戲村一樣愛上了利澤,從駐村的創作發想到駐村的創作呈現,跟著利澤社區的日出日落一起呼吸。 麗婷與盧姐與盧姐偶在民家館演出後的合照    到了 2018 年,駐村藝術家的計畫持續擴大,這一年的主題是「偶藝不設限」,展現出偶戲更加多元的面貌,共有十位個人藝術家來到利澤。利澤偶戲村鼓勵藝術 家們離開劇場,在非劇場空間中進行裝置展覽和互動教學, 於是為藝術家安排了一場又一場把藝術帶進校園的工作坊。義大利藝術家 Carla Taglietti 卡兒拉.塔利耶提和泰國藝術家 Sirikarn Bunjongtad (Jae) 希麗康.邦宗塔(潔)分別把不同的光影戲形式帶進宜蘭內城國中小和宜蘭清溝國小,臺灣藝術家楊瀚橋則是把他「飼養

《沒有人愛我》製作花絮

圖/文 林筱倩   很會照顧植物的人我們叫他綠手指,像我一樣對蒔花弄草沒興趣也沒天賦的大概就是黑手指吧!我這個黑手指不但種什麼枯什麼,連翻個土挖到一隻軟呼呼的雞母蟲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看到蚯蚓在土裡鑽阿鑽的就一陣毛,更別提和蜈蚣打照面了,那麼多腳沙沙沙的一起動真是嚇死人了。   但是你相信嗎?這世界有人愛蜈蚣愛到為蜈蚣量身打造了一個劇本,為蜈蚣尋覓了一個劇團,為蜈蚣一次又一次的坐在排練場中書寫筆記、和導演與演員討論劇情。那個為蜈蚣做這一切的人就是農委會林務試驗所的研究員王巧萍博士。與其說巧萍博士愛蜈蚣成痴,更精確來說,是她深愛著蜈蚣的家:我們腳下的土壤。 「如果人類可以理解地下蟲,感恩他們,愛護他們,土壤就有救了。這是我生為女土人最大的職志,也是一個多年來陪小孩看戲的媽媽的夢想。把科學知識,融進音樂、戲劇、美術中。」這是巧萍博士對土壤的關懷,也是這一齣現代偶劇《沒有人愛我》誕生的緣由。   接下《沒有人愛我》的導演工作後,導演薛美華開始思考:「要如何克服大家對蜈蚣的既定印象?克服蜈蚣給我們的感受,那種負面的情緒。要如何在戲劇中給他翻轉的機會?」   於是美華決定回到土壤計畫最原始的啟動點:給土壤一個被看到的機會。她帶著劇組開始親近土壤、了解土壤。在這個過程中,巧萍博士當然是最專業的導師,從土壤的生成開始,一步一步帶領大家用科學家的角度,去理解土壤與現代人類的關係。美華給演員們的第一個功課就是要親手掘土,種下自己的小作物。 (美華要求每位演員都要在劇團裡種下自己的作物)   就在這個時間點上,有一條大蜈蚣自己跑來劇團,演員們邊尖叫邊把他抓起來放進生態箱觀察。無論是在操偶動態的揣摩,還是蜈蚣偶的型態結構,這條生態箱裡的大蜈蚣都幫了演員與製偶師很大的忙。在製偶師阮義與美術設計葉曼玲的共同創作下,主角蜈蚣先生誕生了,他有著端么端么的觸鬚和Q彈Q彈的腹足。阮義要我偷偷告訴大家,給大家一個讀者福利,這些讓操偶師省時省力的小法寶其實是彈簧。因為操偶師只有兩隻手,一手要控制頭部,一手要控制身體,已經沒有多餘的心力去照顧蜈蚣的腳,可是蜈蚣的腳又是決定蜈蚣動態的關鍵,因此阮義決定採用彈簧,讓蜈蚣的腳在身體被操作的過程中就會自己活起來,靈活自然的細碎運動。(以下沒有真實蜈蚣的照片,請安心閱讀) (製偶師阮義與美術設

河道、偶戲、夏夜花火

河道、偶戲、夏夜花火 圖 / 文   林筱倩 最近利澤多雨,小雨打在偶戲村的穀倉上滴滴答答,中雨淅瀝淅瀝,大雨嘩啦嘩啦,把偶戲村浸潤在一片春雨綿綿的情調裡。 在離偶戲村不遠的五十二甲溼地處,河道與農地交織出一片生態小宇宙,青蛙嘓嘓、樹葉摩娑,走近細聽彷彿還可以聽見秧苗抽長的聲音,映入眼簾的都是綠,這一片春意喧騰是靜謐夏夜來臨前的序曲。 還記得去年夏夜我們共度的親子夏令營 【 藝遊偶戲村‧夏夜花火 】 嗎 ?安靜無聲的冬山河畔,紫紅色的穗花棋盤腳像煙火一樣炸開花鬚,那時候的我揹著相機,在兩天一夜的活動中拍下了數千張相片,我覺得我自己非常幸運,藉由整理照片可以一再回味那些被笑容環抱的時刻,現在就讓我用文字建造出的時光機,咻一聲帶大家回到去年夏天! 佩莉與她 9 歲的女兒羽潔是在 2016 年擔任偶戲村志工時與偶戲村結下緣分的。熱愛自助旅行與親子共學的佩莉相當享受 【藝遊偶戲村‧夏夜花火】的那兩天一夜,但是感情親密的母女倆回憶起來,最喜歡的活動卻各自不同。羽潔說:「我最喜歡在田邊騎腳踏車還有坐鴨母船,因為騎腳踏車有風很舒服,坐船的時候魚會一直跳起來!」 (佩莉與羽潔乘坐鴨母船) 我記得那天雖然是個大熱天,但是河邊有樹,風在樹梢上吹拂著,船夫阿伯用撐篙的方式讓鴨母船悠悠然擺盪,羽潔和佩莉坐在船上笑得好燦爛,不時有小魚兒彈躍出水面,坐在船上的人兒一伸手就能探進碧瑩瑩的水波裡。 浪漫返航後,在碼頭邊等待大家的是偶戲村準備的腳踏車,羽潔自己騎一台小型的變速車,稻間的風把她的瀏海都吹亂了,笑瞇了眼睛的羽潔在大自然中是那麼放鬆、那麼俏麗。 (羽潔迎著風在田間小徑上騎腳踏車) 相對於羽潔最喜歡的戶外活動,佩莉顯然更享受於豆豆老師帶的肢體遊戲。佩莉說 :「遊戲中還會跟其他的家庭互動,我覺得很自在,而且有些遊戲以後也可以自己在家裡跟小孩玩。」「豆豆老師就像一個大孩子,他懂得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用孩子的語言跟孩子溝通,他不會去壓抑孩子的美感。」 (佩莉與羽潔一起玩親子肢體遊戲) 去年我們住宿的地方是 幸福蝸牛民宿,佩莉對這間民宿讚不絕口:「舒服、乾淨,住在這裡很幸福、很慢活。」幸福蝸牛民宿的老闆娘美滿分享起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