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傳統即當代的偶戲進行式──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活動紀錄(大師深訪+國際論壇)



傳統即當代的偶戲進行式──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活動紀錄(大師深訪+國際論壇)
文/魏于嘉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的活動安排,除了利澤老街上大眾共襄盛舉的演出及市集,還為了國內外偶戲研究者及創作者舉辦深度的【國際論壇】,討論彼此在偶戲上的努力及同異,也藉此機會邀約國內外各有專精的大師們,走南闖北參訪台灣各個偶戲角落來趟【大師深訪】,探詢台灣偶戲的傳統繼承與當代創新。這主要是針對戲劇專業人士的進階活動,在場不論大師還是研究生,都認真聽講做筆記熱烈討論,是近年來戲劇界難得近身且開放又深入的實務交流。
圖:參訪蕭建平木偶劇團片場,圖中為雕刻師陳世明

沿著淡水河探尋台灣偶戲
載滿著國內外大師,整團浩浩蕩蕩二十餘人一台遊覽車,在台北宣告活動記者會後直下高雄,從岡山皮影戲館開始一路北上嘉義、雲林、苗栗,觀賞笑瞇瞇老奶奶懸絲偶劇團,到北港看手繪布景的李有明布景社,當然不可能錯過在虎尾的霹靂布袋戲片場,中部的金光布袋戲團等感受台灣軟實力輸出的震撼。最後一天12/8的參訪行程,早上來到了早期台北劇場的聚集地大稻埕,參觀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Robin Erik Ruizendaal是漢學博士,研究偶戲二十多年,對台灣偶戲知之甚深,跟著羅斌逛博物館彷彿走進了台灣偶戲史,羅斌的學識豐富與中英切換自如,讓大師們都紛紛追問究竟。參觀完台原博物館,發生一件有趣的小插曲,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李天祿之子)偶然現身,深訪團員王曉鑫北京影偶研究中心副祕書長馬上化身小粉絲追上,即使不諳台語也深切表達想跟陳老師聊聊,其他深訪團員隨即跟上,陳錫煌先生被團團包圍後順勢操演了一小段布袋戲,可謂當天最意外的驚喜收穫。
圖:世界偶戲協會(UNIMA)主席達帝‧普當吉與名布袋戲演師黃俊雄會面
圖:嘉義笑瞇瞇懸絲偶劇團的操偶師們與澳洲偶師李察‧布萊蕭互動
圖:北港手繪布景的李有明布景社
圖: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左),向參訪團示範

下午沿著淡水河到了河口八里,徒步走進遊覽車無法開入的蜿蜒小路,廷威醒獅劇團敲鑼打鼓以舞獅迎賓,外國大師們看到如此可愛的大貓俏皮地眨眼、低頭撒嬌,都忍不住撫摸牠亮麗的毛皮;隨後觀賞臺北木偶劇團的布袋戲演出,有段耍棍的動作,讓參訪團的梁東興藝師(廣東高州單人木偶)一時技癢,也上台耍了一陣。在八里,不只國外大師們對台灣傳統偶戲及習俗的好奇探問,也偶然促成台粵操偶技巧的交流。
圖:廷威醒獅劇團以舞獅迎賓
圖:臺北木偶劇團演師們與廣東高州梁東興藝師()

傳統跟當代的界線?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系列活動來到最後一天12/13的【國際論壇】,早上主題傳統偶戲的現況、創新與挑戰引言人杜思慧樹德科大表藝系)以自身在1995年策展國際偶戲節的經驗,到這次參訪跟論壇的討論中,發覺自以為一直從事的是當代劇場,但早已跟傳統偶戲結下緣分。討論人詹惠登(北藝大表演藝術中心主任)以自己製作的新布袋戲實驗室計畫《東海小金剛》(此次系列活動之一)為例,說明傳統布袋戲所做的創新嘗試。Richard Bradshaw(澳洲光影戲大師)從英國傳統偶戲Punch and Judy談起,和柬埔寨皮影戲、越南水傀儡、比利時懸絲偶的觀賞經歷為例,最後以自己的皮影戲創作結尾,表示保存傳統的方法其實就是不斷的演出及改進。劉銓芝(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分享擔任雲林文化處處長舉辦「雲林國際偶戲節」時,為傳承布袋戲所下的功夫。
圖:國際論壇議題三討論實況

下午先由臺北木偶劇團、興洲園掌中劇團、廖千順布袋戲團帶來示範演出,〈21世紀的偶戲:市場、觀眾、全球在地化〉開始,引言人傅裕惠(導演、劇評)觀察到今日傳統及現代偶戲都很關注在地化,是創作主體意識的抬頭。紀慧玲(資深劇評、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提問偶戲有可能往主流或市場更接近嗎?提醒傳統偶戲即使創新,也不能失卻原本民間廟會充滿活力的戶外表演能量。Zuzana Vojtíšková(捷克偶戲雜誌編輯、偶戲節策展人)分享捷克長期作為歐洲偶戲的中心,舉辦偶戲節和國際合作的經驗。Bart. P. Roccoberton(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偶藝系)分享三十年來的偶戲教育談,謙虛的說我們是訓練工藝師,如果學生能成為藝術家是他們自己的成就。黃文姬(霹靂多媒體公司副總經理)表示霹靂在操偶與口白上仍維繫著傳統,再利用影視媒體的剪接與後製特效帶來震撼感受。
圖:國際論壇議題四討論實況

開放提問時,澳門滾動傀儡劇團提出:「什麼是你們口中的傳統?傳統想要留下來的是什麼?」在利澤觀賞《風雲再起~幻海星塵》時,或許對台下第一次看到布袋戲的小孩或外國人來說,這就是「傳統」,但對台灣偶戲史稍微了解的人,會知道布袋戲從傳統到金光的演變過程,甚至更長遠的看,有沒有可能高州單人木偶才認為自己是傳統?台灣傳統偶戲源於閩南而今外於閩南,已生成獨立建構的系統,究竟什麼是台灣偶戲的傳統?想想也有點困惑,是源於漢文化,還是來台後流變的樣貌?跟南島原住民和荷治日治有沒有關係?從外界的眼光重新檢視自身文化,了解彼此在做些什麼,繼續為自己所喜愛的偶戲奮鬥,就是【國際論壇】達到的最大效益吧。
圖:新世界掌中劇團示範演出

活動結束的一刻,除了溫馨大合照、抱抱和好吃的茶點外,還能在參與者心中留下什麼痕跡?就跟Bart教授應該從沒想過,他當年教導的亞洲學生:孫成傑(偶偶偶劇團)、柯世宏(真快樂掌中劇團)、鄭嘉音(無獨有偶),今日在台灣都已是各占一方的偶藝家;而今,亞太傳統藝術節的各項活動交流,在未來也許某刻,也會在地球的某個角落,開出一朵奇異的花朵。
圖:國際論壇議題一討論實況
圖:國際論壇議題二與會者合照
圖:臺北木偶劇團、興洲園掌中劇團、廖千順布袋戲團示範演出

在此感謝所有參與大師深訪行程與論壇的示範團隊:
高雄:高雄市皮影戲館、錦飛鳳傀儡戲團、復興閣皮影劇團、光鹽紙影劇團、永興樂皮影戲團、新世界掌中劇團
嘉義:笑瞇瞇奶奶懸絲偶劇團、黃憲章製偶工作室
雲林:北港有明布景社、霹靂國際多媒體、黃俊雄工作室天地國際多媒體、雲林布袋戲館、昇平五洲園、五洲小桃源、廖千順布袋戲團
台中:磐宇木偶劇團、中國太陽園掌中劇團,木偶雕刻家陳世明
苗栗:苑裡五洲小西湖女主演郭秀鳳、蕭建平木偶劇團
台北:台原偶戲館、臺北木偶劇團、廷威醒獅劇團、淡水新興獅、延樂軒北管劇團、興洲園掌中劇團


本篇文章使用照片攝影:張瑞宗

------------------------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
地點:利澤老街、台灣戲曲中心
時間:2016/12/09-12/13
大師深訪時間:2016/12/05-12/08
國際論壇時間:2016/12/12-12/1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洪通介紹-彩虹阿伯黃永阜

彩虹爺爺黃永阜還沒把台中干城六村畫成彩虹眷村的四十年前, 台南的鄉下南鯤鯓有一位洪通阿伯已經把他住的紅磚房內外畫得滿滿都是。 當時沒有人叫他「彩虹阿伯」,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 彩虹爺爺畫的彩虹眷村 因為 1969 年,靠打零工為生的洪通已經五十歲了,卻突然跟太太說要畫畫,讓她去外面辛苦工作,自己關在昏暗的小房間裡做畫家的大頭夢。 也有人說,洪通從小是孤兒,又不識字,掃墓找不到父母的墳,就在路邊的空地擺起三牲祭拜,看起來神經兮兮。 還有,他畫裡的人物有七分像鬼,畫裡的字像是鬼畫符,比火星文還難懂。 他倒是很有自信,把自己的畫掛在廟前辦個展。 直到 1972 年,放在華航飛機上給外國人看的《漢聲雜誌英文版》報導了他的廟口個展, 於是大批媒體開始湧入窮鄉僻壤,瘋瘋癲癲的鄉下阿伯洪通成為媒體人物。 「瘋子」變成了「天才」,鄉下人很疑惑。 城裡人也很疑惑。 1976 年,洪通的個展從南鯤鯓的王爺廟搬進了台北美國新聞處,引爆十萬人潮,人潮裡不乏大人物,有的很讚賞洪通,有的很不屑。 蔣勳認為,洪通是鄉土奇人,但不是藝術天才,洪通的爆紅,「更應該算是商業文明的一種」。 李石樵等一些畫家覺得,洪通是對嚴肅藝術的侮辱。 漢寶德說,洪通把中國《山海經》的古老世界帶到我們面前。 洪通紅了,許多親戚朋友就來吃紅,明搶暗騙他的畫和錢。洪通很不快樂,把自己鎖回房間更深的黑暗裡。 1987 年,鄰居在房裡發現洪通的屍體,晚年他只靠喝蜜豆奶度日。 洪通的兒子洪世保說他父親的一生是:「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路邊無人問 」。 洪通彩繪的紅磚房,他過世沒多久就被拆了。 2010 年,彩虹眷村也差點被台中市區規劃剷平,臉書發起連署「讓彩虹爺爺畫下去」,台中市政府才把怪手縮回去。 我們來不及為洪通保留一個村落,所以我們決定展開《洪。通。計。畫》, 讓洪通在劇場裡畫下去。 洪通的畫,本圖片由雄獅美術提供。

方框外的無限—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方框外的無限 — 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文/魏于嘉 攝影/張瑞宗 以木條黏接成一座立體長方框架,約略兩個鞋盒疊起來的大小,每個學員最開始拿到的,就是這麼簡單的「劇場」地基。在 7 月 20 ~ 26 日短短七天內,學員們在這方框裡的小劇場,建構起常見的故事場景 — 森林、城市、室內,加上幾個童話的典型角色,如天真清純的少女、邪惡的侵略者、充滿智慧的老人等,從舞台設計到角色人物一手包辦,逐步完成專屬自己的紙偶劇場。最後一天在宜蘭傳藝園區曲藝館舉行的成果演出,學員們環抱紙偶劇場的滿足笑容寫著「我擁有了一座劇場!」 攝影/張瑞宗 童話是故事的原型 來自捷克的馬瑞克•薩科斯泰勒斯基 ( Marek Zákostelecký ) ,是此次紙偶劇場大師班的老師,主要從事舞台設計。翻譯于恩平表示,馬瑞克老師的童年時期,電視還不算普及,捷克的娛樂活動也不多,當時街上仍有紙偶劇場的巡迴演出,很多家庭也都有這麼一座小小的紙偶劇場,作為給孩子的禮物;除了是孩子的玩具外,也在以紙偶劇場搬演童話故事的親子活動中,傳遞教育意義與培養創造力。這次的工作坊便以人人熟悉的「童話」拉開序幕。馬瑞克老師請學員設計四個童話原型角色:無辜的年輕少女、無辜的年老婦女,加上一個青年英雄和一個邪惡的壞蛋。雖是四個很典型的角色,但每位學員創造出的角色形象各有不同,後來老師請學員們將這四個角色套入 《小紅帽》的故事;學員們隨即發現,即使是《小紅帽》這樣典型的故事套路,但角色的微妙不同,就能讓故事產生不一樣的風情,也讓學員對於建構自己獨一無二的紙偶劇場更具信心。 圖:學員們創造屬於自己的童話故事腳色 攝影/鄭嘉音 圖:學員分享自己設計的腳色  攝影/鄭嘉音 專屬自己的劇場 紙偶劇場大師班是無獨有偶歷來工作坊中,較偏向舞台設計的工作坊,篩選學員時以美術設計相關或教育背景優先,每個學員對著自己那座小小的紙偶劇場,皆有匠師級的創造力與專注力;而學員在為舞台描繪華麗細緻的背景時,老師也提醒:舞台上最重要的還是角色,記得別顧此失彼,讓劇場模糊焦點。擔任「小班長」的無獨有偶團員李書樵表示,馬瑞克老師的教導非常踏實有方法,使她能看見、理解劇場慢慢成形的過程,也能練習以導演的總體視角觀看自己的劇場。本身從事平面設計的張毓軒好玩的說,這幾天好像回到以前大學就讀動畫系...

記憶檔案1 ─ 明佳師父:「洪通的畫就像一個身體」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掀起素人藝術狂潮的畫家洪通, 至今還有多少人認識他、記得他? 「洪通記憶檔案」,將為你採訪各路人馬的洪通記憶和看法。 既然大家都好奇洪通到底通不通,第一發就為你訪問很通的明佳師父,看看他怎麼說洪通。 明佳師父 玉封哪聖宮住持 五十歲   我遇見洪通,是在南部的法會上。 唯一的印象是洪通這個人很老實,話不多,可能口才也不太好,是個很純樸的人。 我知道他有在畫畫,可是廟裡同樣在畫這種靈性繪畫的人還不少,所以也沒覺得他比較特別。 而且我那時候年輕氣盛,不懂得謙虛,錯過很多跟高人請教的機會,真的很可惜。 我看不懂洪通的畫,可是我看得出來,洪通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靈媒」,也就是乩童啦! 一般來說,靈媒都是目不識丁的人,他們在被附身的狀態下畫出他們看到的東西, 但是自己不做解釋,由旁邊的「筆生」,也就是祭司,來說明畫中的意義。 洪通也不識字,他通靈了,就一直畫一直畫。 可是洪通不是廟裡的人,他旁邊沒有筆生幫他解釋, 他自己又沒有留下文字,所以我們知道他有一些訊息想要傳達,只是現代人看不懂了。 比方說,像我們通靈的人,看一個人的身體就可以看到很多訊息, 然後經過嚴格的訓練,我們就懂得如何翻譯這些訊息, 知道說,喔!這代表喉嚨不好;喔!這代表胃腸有毛病。 洪通的畫就像一個身體,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翻譯這些訊息。 洪通家鄉的南鯤鯓王爺廟也很有名,以前那裏都會舉辦大型的乩童科舉考試。 考試很嚴格喔!要考七七四十九天,而且可能一個都考不上。 本來,道教就是很豐富的文化,並不容易學會。 但它有它的邏輯,一點也不玄, 它都流傳幾千年了, 玄的是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