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即當代的偶戲進行式──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活動紀錄(大師深訪+國際論壇)
文/魏于嘉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的活動安排,除了利澤老街上大眾共襄盛舉的演出及市集,還為了國內外偶戲研究者及創作者舉辦深度的【國際論壇】,討論彼此在偶戲上的努力及同異,也藉此機會邀約國內外各有專精的大師們,走南闖北參訪台灣各個偶戲角落來趟【大師深訪】,探詢台灣偶戲的傳統繼承與當代創新。這主要是針對戲劇專業人士的進階活動,在場不論大師還是研究生,都認真聽講做筆記熱烈討論,是近年來戲劇界難得近身且開放又深入的實務交流。
圖:參訪蕭建平木偶劇團片場,圖中為雕刻師陳世明
沿著淡水河探尋台灣偶戲
載滿著國內外大師,整團浩浩蕩蕩二十餘人一台遊覽車,在台北宣告活動記者會後直下高雄,從岡山皮影戲館開始一路北上嘉義、雲林、苗栗,觀賞笑瞇瞇老奶奶懸絲偶劇團,到北港看手繪布景的李有明布景社,當然不可能錯過在虎尾的霹靂布袋戲片場,中部的金光布袋戲團等感受台灣軟實力輸出的震撼。最後一天(12/8)的參訪行程,早上來到了早期台北劇場的聚集地大稻埕,參觀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Robin Erik
Ruizendaal)是漢學博士,研究偶戲二十多年,對台灣偶戲知之甚深,跟著羅斌逛博物館彷彿走進了台灣偶戲史,羅斌的學識豐富與中英切換自如,讓大師們都紛紛追問究竟。參觀完台原博物館,發生一件有趣的小插曲,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李天祿之子)偶然現身,深訪團員王曉鑫(北京影偶研究中心副祕書長)馬上化身小粉絲追上,即使不諳台語也深切表達想跟陳老師聊聊,其他深訪團員隨即跟上,陳錫煌先生被團團包圍後順勢操演了一小段布袋戲,可謂當天最意外的驚喜收穫。
圖:世界偶戲協會(UNIMA)主席達帝‧普當吉與名布袋戲演師黃俊雄會面
圖:嘉義笑瞇瞇懸絲偶劇團的操偶師們與澳洲偶師李察‧布萊蕭互動
圖:北港手繪布景的李有明布景社
圖: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左),向參訪團示範
下午沿著淡水河到了河口八里,徒步走進遊覽車無法開入的蜿蜒小路,廷威醒獅劇團敲鑼打鼓以舞獅迎賓,外國大師們看到如此可愛的大貓俏皮地眨眼、低頭撒嬌,都忍不住撫摸牠亮麗的毛皮;隨後觀賞臺北木偶劇團的布袋戲演出,有段耍棍的動作,讓參訪團的梁東興藝師(廣東高州單人木偶)一時技癢,也上台耍了一陣。在八里,不只國外大師們對台灣傳統偶戲及習俗的好奇探問,也偶然促成台粵操偶技巧的交流。
圖:廷威醒獅劇團以舞獅迎賓
圖:臺北木偶劇團演師們與廣東高州梁東興藝師(右)
傳統跟當代的界線?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系列活動來到最後一天(12/13)的【國際論壇】,早上主題〈傳統偶戲的現況、創新與挑戰〉引言人杜思慧(樹德科大表藝系)以自身在1995年策展國際偶戲節的經驗,到這次參訪跟論壇的討論中,發覺自以為一直從事的是當代劇場,但早已跟傳統偶戲結下緣分。討論人詹惠登(北藝大表演藝術中心主任)以自己製作的新布袋戲實驗室計畫《東海小金剛》(此次系列活動之一)為例,說明傳統布袋戲所做的創新嘗試。Richard Bradshaw(澳洲光影戲大師)從英國傳統偶戲Punch and
Judy談起,和柬埔寨皮影戲、越南水傀儡、比利時懸絲偶的觀賞經歷為例,最後以自己的皮影戲創作結尾,表示保存傳統的方法其實就是不斷的演出及改進。劉銓芝(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分享擔任雲林文化處處長舉辦「雲林國際偶戲節」時,為傳承布袋戲所下的功夫。
圖:國際論壇議題三討論實況
下午先由臺北木偶劇團、興洲園掌中劇團、廖千順布袋戲團帶來示範演出,〈21世紀的偶戲:市場、觀眾、全球在地化〉開始,引言人傅裕惠(導演、劇評)觀察到今日傳統及現代偶戲都很關注在地化,是創作主體意識的抬頭。紀慧玲(資深劇評、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提問偶戲有可能往主流或市場更接近嗎?提醒傳統偶戲即使創新,也不能失卻原本民間廟會充滿活力的戶外表演能量。Zuzana Vojtíšková(捷克偶戲雜誌編輯、偶戲節策展人)分享捷克長期作為歐洲偶戲的中心,舉辦偶戲節和國際合作的經驗。Bart. P. Roccoberton(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偶藝系)分享三十年來的偶戲教育談,謙虛的說我們是訓練工藝師,如果學生能成為藝術家是他們自己的成就。黃文姬(霹靂多媒體公司副總經理)表示霹靂在操偶與口白上仍維繫著傳統,再利用影視媒體的剪接與後製特效帶來震撼感受。
圖:國際論壇議題四討論實況
開放提問時,澳門滾動傀儡劇團提出:「什麼是你們口中的傳統?傳統想要留下來的是什麼?」在利澤觀賞《風雲再起~幻海星塵》時,或許對台下第一次看到布袋戲的小孩或外國人來說,這就是「傳統」,但對台灣偶戲史稍微了解的人,會知道布袋戲從傳統到金光的演變過程,甚至更長遠的看,有沒有可能高州單人木偶才認為自己是傳統?台灣傳統偶戲源於閩南而今外於閩南,已生成獨立建構的系統,究竟什麼是台灣偶戲的傳統?想想也有點困惑,是源於漢文化,還是來台後流變的樣貌?跟南島原住民和荷治日治有沒有關係?從外界的眼光重新檢視自身文化,了解彼此在做些什麼,繼續為自己所喜愛的偶戲奮鬥,就是【國際論壇】達到的最大效益吧。
圖:新世界掌中劇團示範演出
活動結束的一刻,除了溫馨大合照、抱抱和好吃的茶點外,還能在參與者心中留下什麼痕跡?就跟Bart教授應該從沒想過,他當年教導的亞洲學生:孫成傑(偶偶偶劇團)、柯世宏(真快樂掌中劇團)、鄭嘉音(無獨有偶),今日在台灣都已是各占一方的偶藝家;而今,亞太傳統藝術節的各項活動交流,在未來也許某刻,也會在地球的某個角落,開出一朵奇異的花朵。
圖:國際論壇議題一討論實況
圖:國際論壇議題二與會者合照
圖:臺北木偶劇團、興洲園掌中劇團、廖千順布袋戲團示範演出
在此感謝所有參與大師深訪行程與論壇的示範團隊:
高雄:高雄市皮影戲館、錦飛鳳傀儡戲團、復興閣皮影劇團、光鹽紙影劇團、永興樂皮影戲團、新世界掌中劇團
嘉義:笑瞇瞇奶奶懸絲偶劇團、黃憲章製偶工作室
雲林:北港有明布景社、霹靂國際多媒體、黃俊雄工作室天地國際多媒體、雲林布袋戲館、昇平五洲園、五洲小桃源、廖千順布袋戲團
台中:磐宇木偶劇團、中國太陽園掌中劇團,木偶雕刻家陳世明
苗栗:苑裡五洲小西湖女主演郭秀鳳、蕭建平木偶劇團
台北:台原偶戲館、臺北木偶劇團、廷威醒獅劇團、淡水新興獅、延樂軒北管劇團、興洲園掌中劇團
本篇文章使用照片攝影:張瑞宗
------------------------
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
地點:利澤老街、台灣戲曲中心
時間:2016/12/09-12/13
大師深訪時間:2016/12/05-12/08
國際論壇時間:2016/12/12-12/1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