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之《怪奇馬戲班》觀後感

這是一齣初看很平凡,看完之後會被它的魔力深深吸引地一部黑色喜劇。



劇名:無獨有偶十五週年紀念製作《怪奇馬戲班》
演出: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時間:2014/10/30(四)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戲開演的前五十分鐘裡,當時我覺得這是給小孩看的兒童戲,劇情有點...坦率點講就是不知所云、邏輯詭異,此刻理智的我覺得這劇情很無聊,而且我正擔心著這樣子叫我回家怎麼寫心得(默),而情感上的我卻察覺到有一個小小的觸動,心中的某一個地方被揪住了,很清晰的發現自己雖然看不懂劇情,卻覺得這齣戲有種魔力在,緊緊抓著我的情感部分,讓我糾結著。基於好奇,也非常疑惑這是怎麼回事,於是我很認真的把它看完。

這是一個看似有兩個主線在走卻又實在相交的故事。一開始我其實不太懂,兩個主線的關聯,所以前面五十分鐘我才會覺得無趣,認為這是一齣小朋友看的鬧劇,但是透過幾位很厲害的演員強烈的肢體與聲音,我感受到了濃厚的情感在裡面。像是演老虎的林玟圻(C2),渾厚的嗓音,哼唱的雖是簡單的曲調,卻有種穿透人心的魄力,演起老虎來有趣又不失威嚴;演蛇的羅香菱聲音清透姿態柔媚,把蛇的兇、狠、柔美等,表現的淋漓盡致;演豬的張棉棉大概是戲理台詞最多的一位,原本我還疑惑著這角色的話怎麼這麼多,而且盡是些無意義、很無聊的哏,但透過她的肢體與聲音起伏的表現,她把豬的可愛,一直強烈的不安全感表現的很無形,卻又深植人心。一開始我著實沒明白字面上的意思,我只感受到有很深的情感埋在裡面,直到當動物們開始吶喊,開始尖叫,開始重複「我這麼愛你,為什麼你不聽我的話」這句充滿控制欲望的台詞,我的眼淚開始潰堤,而我的腦袋浮現【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字樣,我才明白。

我是回到家才看節目單的。(下圖翻拍自此戲節目單)。建議這戲先看節目單再看戲較好,省卻像我花了這麼久時間去弄清劇情(笑)。詳見原文網址

編劇非常的棒,透過簡單的故事劇情,討論大眾化議題,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眾引起共鳴,又直指人心。而結局一開始我其實不明白,為什麼要連結到發放碘片,後來才意識到,這是呼應開始,關於「需要與依賴」及甚麼是「愛與被愛」。(註:碘片曾被認為是用來預防及對抗輻射,被廣泛討論及出現不當使用。)

戲裡面的小豬,很愛問一個問題,「有一句成語是形容一個人努力了很久很久,最後卻功虧一簣,這句成語是甚麼?」這句話讓我非常認真的想,真的有這句成語嗎?回家後Google了一下,還真被我找到,原文應為【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詳見:http://greatlight.blog.epochtimes.com/article/show?articleid=15386

這句話一直問著馬戲團的狗團長,小豬看著她每天拖著疲累的身軀外出幫大家找食物,每次回來總是說著外面很美好,主人快回來了等等的謊言,大家都相信著,只有豬一人很清楚的知道這一切都是謊言,卻也不想直接戳破,因為戳破了也等於自己的夢要醒了。歌德(德國詩人)曾說過:我們永遠不會被別人欺騙,而是自己欺騙自己。而這群動物就這樣讓自己每天活在自己的夢中。

整體來說,這是一齣看似玩笑、輕鬆幽默,卻血淋淋的扒開內心的一齣戲。歡迎大家進劇場感受。

原文轉載自: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之《怪奇馬戲班》觀後感 @ 樂梅茶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洪通介紹-彩虹阿伯黃永阜

彩虹爺爺黃永阜還沒把台中干城六村畫成彩虹眷村的四十年前, 台南的鄉下南鯤鯓有一位洪通阿伯已經把他住的紅磚房內外畫得滿滿都是。 當時沒有人叫他「彩虹阿伯」,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 彩虹爺爺畫的彩虹眷村 因為 1969 年,靠打零工為生的洪通已經五十歲了,卻突然跟太太說要畫畫,讓她去外面辛苦工作,自己關在昏暗的小房間裡做畫家的大頭夢。 也有人說,洪通從小是孤兒,又不識字,掃墓找不到父母的墳,就在路邊的空地擺起三牲祭拜,看起來神經兮兮。 還有,他畫裡的人物有七分像鬼,畫裡的字像是鬼畫符,比火星文還難懂。 他倒是很有自信,把自己的畫掛在廟前辦個展。 直到 1972 年,放在華航飛機上給外國人看的《漢聲雜誌英文版》報導了他的廟口個展, 於是大批媒體開始湧入窮鄉僻壤,瘋瘋癲癲的鄉下阿伯洪通成為媒體人物。 「瘋子」變成了「天才」,鄉下人很疑惑。 城裡人也很疑惑。 1976 年,洪通的個展從南鯤鯓的王爺廟搬進了台北美國新聞處,引爆十萬人潮,人潮裡不乏大人物,有的很讚賞洪通,有的很不屑。 蔣勳認為,洪通是鄉土奇人,但不是藝術天才,洪通的爆紅,「更應該算是商業文明的一種」。 李石樵等一些畫家覺得,洪通是對嚴肅藝術的侮辱。 漢寶德說,洪通把中國《山海經》的古老世界帶到我們面前。 洪通紅了,許多親戚朋友就來吃紅,明搶暗騙他的畫和錢。洪通很不快樂,把自己鎖回房間更深的黑暗裡。 1987 年,鄰居在房裡發現洪通的屍體,晚年他只靠喝蜜豆奶度日。 洪通的兒子洪世保說他父親的一生是:「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路邊無人問 」。 洪通彩繪的紅磚房,他過世沒多久就被拆了。 2010 年,彩虹眷村也差點被台中市區規劃剷平,臉書發起連署「讓彩虹爺爺畫下去」,台中市政府才把怪手縮回去。 我們來不及為洪通保留一個村落,所以我們決定展開《洪。通。計。畫》, 讓洪通在劇場裡畫下去。 洪通的畫,本圖片由雄獅美術提供。

記憶檔案5-洪鑾聲:「洪通的故事太多,但是說起來又不像故事」

透過南鯤鯓文史解說員李惠敏的熱心幫忙,我們難得見到了洪通的堂弟洪鑾聲老先生。洪老先生與洪通是知交,聽他回憶洪通說過的話,似乎可以聽得到洪通說話的音調,看見洪通說話的表情。彷彿三四十年並未過去,一切歷歷在目。 洪鑾聲  前台南縣北門鄉鄉長  九 十 歲 說到洪通這個人,他的故事太多,但是說起來又不像故事。 當年我們一起做宗族的功德法會,我們稱之為「放赦儀式」,除了超渡祖先,也超渡鄰近的孤魂野鬼; 法會上掛著很多道教的圖像,譬如說一些上刀山下油鍋的地獄圖,洪通看了就說要跟我借回家畫, 結果畫出來跟道教的那些圖完全不同款,他說:「畫同款有什麼意思!」 他的畫裡有神有鬼,也有他的生活,我在想,就是這些道教的圖啟動他畫畫。 他這個人講話也很有意思。 當時《藝術家》雜誌的何政廣先生幫他在台北美國文化中心辦畫展,那可是美國人的屬地喔! 畫展開幕當天,沒有人敢幫洪通的畫標價,最後只好我去標, 我大概一幅標個幾千塊,在當時的畫價來說已經很高了。 忽然,洪通把我拉到旁邊,說這些圖不能賣。 我說為什麼不能賣,圖就是畫來賣的啊? 他居然回說:「如果圖賣出去了,我變做不會畫畫了怎麼辦?」 還有一次,我問他,你畫裡面寫那些字是在寫什麼? 他就一付很得意的樣子回我說,我幹嘛告訴你? 我說,其實你自己也看不懂你在寫什麼對不對? 他就說:「什麼我看不懂!這古人說一字是值千金,不然你一字一千塊給我,我就告訴你。」 唉!要說故事,其實也沒什麼故事,要說沒故事,他的故事又很多。 他這個人,做畫一定是在晚上,畫整晚沒在睡的啦!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種神明的力量在支持他畫圖。 漢寶德說他是「化外的靈手」,我覺得是非常漂亮的描述,因為他畫的就不是人畫的東西啊! 而且他還會起乩。乩童是有他的一套基本教練的,他不懂,就黑白操, 打得全身都是大洞小孔,一個禮拜也好不了。 還有,他會用性器官畫圖,是真正的喔! 有一天他來找我抬槓,因為我做過道士,他覺得我很行,我算是他崇拜的對象,他的知音。 我跟他說有一個畫家很出名,你可能不知道喔,叫畢卡索, 還有一個大書法家叫張旭,寫字寫到抓狂,就拿長頭髮沾墨汁揮毫。 他聽了很不屑地說,那有什麼稀奇? 隔天他抱著整捲棉紙的

方框外的無限—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方框外的無限 — 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文/魏于嘉 攝影/張瑞宗 以木條黏接成一座立體長方框架,約略兩個鞋盒疊起來的大小,每個學員最開始拿到的,就是這麼簡單的「劇場」地基。在 7 月 20 ~ 26 日短短七天內,學員們在這方框裡的小劇場,建構起常見的故事場景 — 森林、城市、室內,加上幾個童話的典型角色,如天真清純的少女、邪惡的侵略者、充滿智慧的老人等,從舞台設計到角色人物一手包辦,逐步完成專屬自己的紙偶劇場。最後一天在宜蘭傳藝園區曲藝館舉行的成果演出,學員們環抱紙偶劇場的滿足笑容寫著「我擁有了一座劇場!」 攝影/張瑞宗 童話是故事的原型 來自捷克的馬瑞克•薩科斯泰勒斯基 ( Marek Zákostelecký ) ,是此次紙偶劇場大師班的老師,主要從事舞台設計。翻譯于恩平表示,馬瑞克老師的童年時期,電視還不算普及,捷克的娛樂活動也不多,當時街上仍有紙偶劇場的巡迴演出,很多家庭也都有這麼一座小小的紙偶劇場,作為給孩子的禮物;除了是孩子的玩具外,也在以紙偶劇場搬演童話故事的親子活動中,傳遞教育意義與培養創造力。這次的工作坊便以人人熟悉的「童話」拉開序幕。馬瑞克老師請學員設計四個童話原型角色:無辜的年輕少女、無辜的年老婦女,加上一個青年英雄和一個邪惡的壞蛋。雖是四個很典型的角色,但每位學員創造出的角色形象各有不同,後來老師請學員們將這四個角色套入 《小紅帽》的故事;學員們隨即發現,即使是《小紅帽》這樣典型的故事套路,但角色的微妙不同,就能讓故事產生不一樣的風情,也讓學員對於建構自己獨一無二的紙偶劇場更具信心。 圖:學員們創造屬於自己的童話故事腳色 攝影/鄭嘉音 圖:學員分享自己設計的腳色  攝影/鄭嘉音 專屬自己的劇場 紙偶劇場大師班是無獨有偶歷來工作坊中,較偏向舞台設計的工作坊,篩選學員時以美術設計相關或教育背景優先,每個學員對著自己那座小小的紙偶劇場,皆有匠師級的創造力與專注力;而學員在為舞台描繪華麗細緻的背景時,老師也提醒:舞台上最重要的還是角色,記得別顧此失彼,讓劇場模糊焦點。擔任「小班長」的無獨有偶團員李書樵表示,馬瑞克老師的教導非常踏實有方法,使她能看見、理解劇場慢慢成形的過程,也能練習以導演的總體視角觀看自己的劇場。本身從事平面設計的張毓軒好玩的說,這幾天好像回到以前大學就讀動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