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澤舊名「利澤簡」,來自平埔族噶瑪蘭人利澤簡(Hedecanan)社,意指「休息之地」。早期港口商船往來頻繁,街道商家林立,為通往羅東、三星、蘇澳之要衝,是宜蘭溪南最繁華的貨物集散地。隨著港口淤塞、火車開通,交通線西移,加上冬山河截彎取直,街道也隨之凋零。現今利澤老街上仍可找到風姿綽約的古蹟,為往日風華做見證。
利生醫院
建於1920年的著名地標「利生醫院」,是老街最早的西式建築,原為利澤簡信用合作社,之後曾作為輕便車站、五結鄉農會。利生醫院起源於林木溪先生,林家三代皆在此行醫,有「三代華陀」之稱。
利澤戲院
位於利生醫院對面的利澤戲院於1964年開幕,除了放映電影,還有黑貓歌舞團等現場演出、歌仔戲巨星楊麗花曾經在此登台,一票難求。然而羅東的興盛加速利澤簡的沒落,電視機普及也為戲院的營運畫上句點。
永安宮
興建於清道光六年(西元1826年),為蘭陽溪以南的最古早的媽祖廟。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走尪」,是從農曆年初神明遶境八大庄頭後,於元宵節回到永安宫前抬轎過金火競賽的一種儀式,具有避邪袪災的作用。
利澤簡教會
清同治12年(西元1873年)馬偕博士進入蘭陽平原,起初因基督徒不能燒香拜拜遭受漢人排斥,信仰者多為平埔族噶瑪蘭人。當時利澤簡教會設於冬山河舊道旁的「流流社」,二十世紀初漢人信徒漸多,才在老街上建立新的教堂。
廣惠宮
廟內主祀廣惠尊王謝安,創建於清同治10年(西元1871)年,1951年重建為現今樣貌,俗稱王公廟。王公顯靈傳奇故事代代相傳,並保存有「求虎皮保平安」、「爆尪(弄新娘)」等深具文化特色之地方民俗活動。
五十二甲溼地
早期為冬山河舊河道,地勢低窪,常年積水,保留了近200甲良好的水田環境與溼地生態,天然土堤環境孕育了全台獨有的風箱樹與最大的水茄苳棲地,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吸引大量的候鳥棲息,調查記錄有170種以上的鳥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