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多德瑞克市國際偶戲節
Internationaal Poppentheater Festival
結合來自世界各地受邀至此的傑出偶戲團隊,以及當地風景、社區力量、生活樣態構成的偶戲節,在「客廳系列」、「花園系列」、「船屋系列」等劇場空間中發揮地淋漓盡致。主辦單位除安排演出團隊借宿當地民眾居所做為寄宿家庭外,也讓社區中公共和私人房屋空間變身為「劇場」,提供藝術團體對於在地居民、風土,有更深入互動的機會。
亞維儂OFF藝術節
Avignon OFF Festival
亞維儂(Avignon)位於法國南部,是中古世紀的宗教重鎮,古城保存完整,現今仍瀰漫濃濃歷史氣息,散步其中仿若走入時光隧道。1947年,法國導演、人民劇場之父尚維拉(Jean Vilar)看中了亞維儂這個城市,開辦了亞維儂藝術節。自此,每年夏天整個七月的藝術節成為年度盛事、全民運動,全城投入劇場的嘉年華會,也成為國際最重要的文化饗宴之一。藝術節的選戲標準在於,何者能體現當代劇場思潮與美學,具有一定的指標性,因此被稱為「IN」。
1963年始,一群外圍的劇場藝術家,開始反省人民劇場的意涵,並期待一些自發性的劇場藝術活動,以抗衡較官方意味的藝術品味,可說是法國「1968」反抗精神的首波。外圍劇場運動發展直至1982年,才由一位劇場演員阿藍雷歐納(Alain Léonard)發起組織,好讓紛雜的外圍劇場活動有一定的能見度並受重視,且保留原先的抗衡精神,將之命名為「OFF」。「OFF」強調不受限的多元性,因此每一劇種形式都可找到,在「IN」的節目單之外,有更多另類或小型的選擇,而非少數菁英決定的劇目。如今,亞維儂OFF藝術節的開放自由,吸引世界各地的獨立劇團來此大展身手,各媒體、策展人和觀眾在此尋找新品味,「OFF」因此成了各劇團創作的試金石,也形成亞維儂最特殊的藝文風景。
比利時國際默劇節
International Mime Square Festival
比利時於1999年正式將默劇納入正統學院系統,成為文化政策的其中一項,將之視為一門專業的科目,是對默劇藝術的重視。事實上,默劇最重要的戲劇貢獻在於「手勢」,手勢的運用幾乎是戲劇起源之時即存在的。因此文化政策的重視幫助了默劇在比利時的發展,也催生了比利時的國際默劇節。
每年的10月6日到9日,於比利時北方的城鎮Aarschot舉行的默劇藝術節。藝術節原先的宗旨在發揚荷語區的默劇藝術,並與歐洲各流派交流,秉此精神,藝術節逐漸擴大範圍,轉為國際交流,並透過研討會建立當代默劇美學。默劇節將默劇的定義著重在肢體語言,並儘可能擴大範圍,因為在當代劇場跨領域的美學風格,默劇的應用幾乎隨處可見,如何在當代劇場中找出屬於默劇的實驗性,成為藝術節的一大特點。因此在默劇節的節目安排裡,可見各式實驗性的創作。其中,偶劇裡的偶與操偶演員的關係,也是現今肢體表演很重要的一個面向,如同物件與舞蹈,或是物件與默劇,都在在能表現出劇場中肢體語言的開發與探尋。而此藝術節,正是以挑選來自世界各國的肢體實驗創作,呈現默劇劇場的新面貌。
印度Ishara國際偶戲藝術節
Ishara International Puppet Theatre Festival
本偶戲節是印度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位於新德里Habitat中心 (India Habitat Centre N. Delhi),由當地居於領導地位的現代偶戲團「Ishara」主辦。Ishara偶劇團創作多元,融合了面具及物件,表現在視覺詩、民間故事、諷刺劇、電視劇及教育工作坊等,包羅萬象。藝術節的成立宗旨也和主辦劇團的藝術風格一樣,探究偶戲美學的各個面向與可能性,並且希望,藉由印度與世界偶戲網絡的建立,促進並創新偶戲藝術發展。由於藝術節的節目策劃,將各式傳統與當代偶戲齊聚一堂,並透過展覽、工作坊、研討會和社區活動介紹分享偶戲知識,引導一般大眾領略國際上各種類型偶戲的美,使藝術節提升到教育傳播與文化交流的層次。
由於此藝術節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將印度傳統偶戲帶進當代劇場的範圍,為印度當地提供全世界偶戲發展的視野,也是傳播當代偶戲新知的亞洲中心之一,藝術節的國際性讓許多偶戲劇團都期待參與演出和交流。參與的表演團體來自世界各大洲,將觸角全面延伸。
匈牙利”Puppet in My Pocket”國際偶戲藝術節
”Puppet in My Pocket” International Festival for Puppeteers
由世界偶戲協會(UNIMA)匈牙利分會所主持,1986年在薩羅帕達市(Sarospatak位於歐洲的中心、匈牙利北部)成立,於每兩年的7月1日至4日舉行。本藝術節由市政府主辦,皮諾丘獨立藝術家基金會(PINOCCHIO Independent Artists Association Foundation)承辦,此聯盟由一群藝術家以及藝術教育專家組成,其藝術總監Laszlo Szentirmai為Miskolc大學戲劇教育教授,負責規劃本藝術節之演出節目以及戲劇教育會議內容。本藝術節成立以來,世界各大洲的劇團均曾參與演出,除了歐洲團體外,較遠的還有來自墨西哥、巴西、日本、澳洲、南非等國家。
本藝術節之精神是鼓勵偶戲藝術家們的各類型創作,薩拉帕達市區有各種的空間可供藝術團體展現,從義大利式的街頭表演、或巨型木偶遊行,到畫廊以及文化中心,題材從傳統皮影戲、肢體偶戲、兒童節目、到現代物品劇場,包羅萬象。本藝術節在匈牙利扮演重要的影響力,教育文化部以及地方文化局均為本活動之協辦單位。藝術節更與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系合作,邀請藝術教師觀賞節目並研討偶戲與藝術教育的結合,並邀請演出藝術家作為研討會的來賓,完全落實偶戲教育的文化紮根。
釜山國際表演藝術節
BIPAF, Busan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於二OO四年在釜山市政府的贊助下開辦,最初以提升市民藝術欣賞和文化品質為目的,如今已成為韓國最早也是最具規模的國際性表演藝術節。
釜山國際表演藝術節的特色之一,在於每年皆有一個特定的主題:從第一屆的「大家一起笑」,接著有O五年的「跨越東方與西方之橋」、O六年「默劇在釜山」、O七年「經典重探」、O八年「奇特音樂劇場」、O九年「默劇與肢體劇場」、以及二O一O年的「非典型表演藝術」。在策展上,主辦單位的節目規劃也具有多樣性,把藝術節區分成許多個不同的單元:「年度表演」或「特別節目」由受邀藝術家的創作構成藝術節的主幹;韓國家庭團圓的節慶集中在五月,「家庭舞台」單元便呼應了韓國的文化傳統,提供闔家觀賞的節目,同時以家庭為起點將表演藝術推廣為無分成人或孩童、開放全民参與的運動;「藝術節擂台賽」推出國內外劇團的首演作品;「邊緣劇場」介紹具有強烈實驗性質的創作;「十分鐘戲劇」是專為劇場的業餘愛好者所提供的一個發表平台,與觀眾互動。另外,「大師工作坊」每年邀請三到五位知名的藝術家,針對共同的主題,例如韓國的詩、傳說或民俗歌謠,與韓國當地的演員和劇場團隊個別工作,並在藝術節接近尾聲時發表集體創作的成果。目前正在籌備中的「BIPAF在一起」,計畫成為藝術節的常設組織,專責文化交流,並整理演出檔案供民眾使用。每年的五月一日開始至五月十日閉幕,五月的釜山成為韓國藝術界的年度盛事之一。
溫哥華國際兒童藝術節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estival Society)
溫哥華兒童藝術節創立於1978年,旨以國際水準世界知名的表演節目啟發並娛樂年輕觀眾,提供孩子們鼓勵批判思考的環境,讓孩子們終其一生藉由學習、激發想像,對世界不同文化產生高度興趣與了解。當年參與過藝術節,現在成為父母的大朋友,也帶著他們的孩子來參與藝術節。自第一屆開始,已經有一千六百萬人次參與!
藝術節三十三年來在Vanier Park舉辦,2011年起藝術節移往美麗的觀光小島Granville Island上舉行,小島本身原是工廠聚集的工業區,後轉型成觀光商業區,工廠改建為多間小劇場,以及一座座的藝術家工作室,聚集了許多工藝家在此開設藝廊。除了劇場演出外,藝術節精心設計在船上以及池塘等特殊場域的演出,同時在戶外廣場也舉辦許多親子參與有趣的活動:臉部彩繪,街頭說故事,踩高蹺藝人、創意偶製作,迷宮堡、社區藝術雕塑、音樂工作坊等,充滿節慶氣氛。在這裡舉辦藝術節不僅帶來島上商機,原本觀光人潮,也可帶動藝術節票房提升。
ACT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
AC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Theater Festival
起源於日本的亞洲當代戲劇季,至今已舉辦了十屆,本著弘揚亞洲文化、加強亞洲地區的文化交流,並促進亞洲地帶戲劇之發展與影響力。自2005年起,亞洲當代戲劇季來到中國上海,由上海戲劇家協會主辦、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協辦,是為一年一度的國際戲劇盛事,並持續擴大參演國家與項目,不只涵括了亞洲地區的國家,亦逐年有其他歐美國家的參與。2008年亞洲當代戲劇季,以上海為基地,因此正式更名為「ACT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正式將世界各地的優秀當代製作,引進至戲劇季中介紹給大家,將文化視角開拓更廣。「ACT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每年都設有不同主題,除了正式演出之外,還開辦工作坊、演後座談會、國際論壇、讀劇會等活動,落實多方面的交流。藉由此戲劇季,將當代最新、最具潮流代表的戲劇作品齊聚一堂,並能各自反映不同國家和地區最前線的創作特色。
新加坡華文小劇場節
CHINESE THEATER FESTIVAL, SINGAPORE
2011年,由實踐劇場首度主辦的”華文小劇場節”,是一個跨國際、跨文化與多元藝術的華文劇場交流平台,更結合了新加坡、香港、台灣各地的華文小劇場佼佼者參與其勝,讓新加坡觀眾接觸不同類型的劇場表演形式,感受華文小劇場的魅力。
華文小劇場節與iluma商場合作,iluma提供了本地及亞洲藝術家一個跨界交流的平台 ”欣藝坊”劇場,以進行創作性的、實驗性的、和有創意的互動合作,在著重 ”人與空間”的黑箱劇場裡,觀眾與表演者接觸,近距離觀賞演出,感受小劇場空間所帶來的無數可能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