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通計畫 告訴你洪通是誰」
【聯合新聞網╱特約作家賈亦珍】
2011.08.05
洪通,聽過這名字嗎?他的故事很多,卻真假莫辨。他的身分很多,「素人畫家」、「瘋子」、「乩童」、「神明附體的天才」....,但沒人知道哪個身分才真的是他。今年台北藝術節的「洪。通。計。畫」要告訴你,洪通是誰。「但我們不想直接講洪通的故事。」四位創作構想人之一的周伶芝說:「我們要說的是跟洪通有關的物件及意象。」
這是一齣企圖心很大的戲,所以,「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也用很大的格局來做戲,他們在寫劇本前先進行田野調查,不但劇組去,演員也去,都到南鯤鯓洪通的家鄉去訪查,只要跟洪通有一丁點關係的人,他們都去採訪請教,也聽了很多故事回來,有位劇組人員就這樣形容:「我們聽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我心目中洪通的樣貌一個變過一個。」
例如,洪通有時像個瘋子,他們在找到洪通堂弟洪鑾聲時,就說到洪通瘋的這一面,他會起乩作畫,但他沒受過乩童訓練,所以每一起乩總在身上弄出不少大大小小的洞,總要養上一兩星期才會好,洪鑾聲跟他談到大書法家張旭寫字寫到抓狂,以髮沾墨書寫的故事,洪通第二天拿了一堆畫給他看,並且笑著說:「這是我用身中寶畫的。」身中寶?就是陰莖啦!
他有時又像有大智大慧的哲人,他交代他的家人絕不能賣他的畫,因為「畫就是我的孩子,我們看不到彼此時會哭。」「畫像孩子一樣,會長大。」
攝影/賈亦珍
在一些藝術界人士的眼中,他又是一個很獨特珍貴的素人畫家,漢寶德說他是「化外的靈手」,蔣勳也以「難以解釋的傳奇」來形容他,但一些較學院派的藝術家也曾說他是「對嚴肅藝術的侮辱」,所以,洪通是什麼?而在現在這個時代看他的畫,那些神秘的文字或符號,以及扭曲變形、比例怪異的臉,其實很畢卡索。
面對這麼詭譎多變的洪通,演員大部分是7年級生,很多人根本連洪通是誰都不知道,「我們開了工作坊,讓他們看洪通的畫,告訴他們洪通的故事。」周伶芝說:「然後讓他們談談這些畫作讓他們想起了哪些情感連結。」反應出乎意料之外的熱烈。
洪通沒讀過書,不識字的事實,讓一位演員想起她外婆也一樣不識字,寫信給她都用畫的。另一個演員想到他自己的童年,他住在一個典型的窮鄉僻壤的鄉村,他們童年的遊戲是從廟裡偷燒剩的香腳到廣場排成不同圖形,當成迷宮玩。
而這齣戲演員不只是演員,演員也是戲的創作者,以及道具的製作者。所以,他們把家裡的報紙拿過來,憑想像力揑出形狀,糊上白紙,外面再貼上紅紙,畫出輪廓,加上色彩,一個偶就出現了,他們拿這些偶玩遊戲、做訓練,人偶一體,人就是偶,偶就是人,於是,洪通開始附身於演員身上。
「我們的道具及偶材料都用生活周遭隨手可取的東西。」周伶芝說:「洪通開始作畫也是這樣。」1969年目不識丁的洪通50歲了,為什麼突然開始想作畫?就是因為他兒子開始上學,家裡開始出現紙筆、寫字簿、水彩、蜡筆等東西,刺激了洪通。
「水缸是洪通那時代家家戶戶都會用的東西。」周伶芝說:「我們就用水缸製偶,在水缸外畫上洪通畫裡的人物臉譜,套在頭上,就會變成一種類似『三太子』感覺,很台灣。」為了宣傳這齣戲,他們還派了一些水缸偶入侵社區的菜市場或捷運站,也造成一些轟動。
這齣戲講的雖然是70年代的洪通,手法卻很現代,網路世界及「讚」、「+1」等臉書用語以及「打地鼠」的遊戲也穿插在劇情及台詞中,開場的似夢似真的手法,也很科幻,而代表洪通意象的竟然是一輛兒童三輪腳踏車及全身白的「鳥人」,「兒童腳踏車代表的是洪通創作的起點,小孩、小車,都是一個開始的意象。」周伶芝說:「鳥人是因為洪通常畫鳥,也影射這是一隻準備好要起飛的鳥,代表洪通的創作進入全盛期。」看這齣戲,觀眾將能有不同的體會,因為觀眾席架設在舞台兩側,互相對峙,「演出的場地松菸文創園區一號倉庫是狹長型,而其中一段我們也設計了長布幕要做偶的倒影表演。」周伶芝說:「所以我們把看台放在狹長的兩邊,舞台在中間,跟一般舞台在觀眾席正前方的安排不同。」
「洪。通。計。畫」將於8月16日至21日晚上7點半在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演出,而在入場的走道將有洪通相關的展覽,8月16日首演場演出結束後,導演鄭嘉音將會分享她的創作歷程,有關購票資訊可上兩廳院購票網查詢。
全文網址: 台北藝術節/洪通計畫 告訴你洪通是誰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507550.shtml#ixzz1UESTx7AQ
Power By udn.com
【聯合新聞網╱特約作家賈亦珍】
2011.08.05
洪通,聽過這名字嗎?他的故事很多,卻真假莫辨。他的身分很多,「素人畫家」、「瘋子」、「乩童」、「神明附體的天才」....,但沒人知道哪個身分才真的是他。今年台北藝術節的「洪。通。計。畫」要告訴你,洪通是誰。「但我們不想直接講洪通的故事。」四位創作構想人之一的周伶芝說:「我們要說的是跟洪通有關的物件及意象。」
這是一齣企圖心很大的戲,所以,「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也用很大的格局來做戲,他們在寫劇本前先進行田野調查,不但劇組去,演員也去,都到南鯤鯓洪通的家鄉去訪查,只要跟洪通有一丁點關係的人,他們都去採訪請教,也聽了很多故事回來,有位劇組人員就這樣形容:「我們聽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我心目中洪通的樣貌一個變過一個。」
例如,洪通有時像個瘋子,他們在找到洪通堂弟洪鑾聲時,就說到洪通瘋的這一面,他會起乩作畫,但他沒受過乩童訓練,所以每一起乩總在身上弄出不少大大小小的洞,總要養上一兩星期才會好,洪鑾聲跟他談到大書法家張旭寫字寫到抓狂,以髮沾墨書寫的故事,洪通第二天拿了一堆畫給他看,並且笑著說:「這是我用身中寶畫的。」身中寶?就是陰莖啦!
他有時又像有大智大慧的哲人,他交代他的家人絕不能賣他的畫,因為「畫就是我的孩子,我們看不到彼此時會哭。」「畫像孩子一樣,會長大。」
攝影/賈亦珍
在一些藝術界人士的眼中,他又是一個很獨特珍貴的素人畫家,漢寶德說他是「化外的靈手」,蔣勳也以「難以解釋的傳奇」來形容他,但一些較學院派的藝術家也曾說他是「對嚴肅藝術的侮辱」,所以,洪通是什麼?而在現在這個時代看他的畫,那些神秘的文字或符號,以及扭曲變形、比例怪異的臉,其實很畢卡索。
面對這麼詭譎多變的洪通,演員大部分是7年級生,很多人根本連洪通是誰都不知道,「我們開了工作坊,讓他們看洪通的畫,告訴他們洪通的故事。」周伶芝說:「然後讓他們談談這些畫作讓他們想起了哪些情感連結。」反應出乎意料之外的熱烈。
洪通沒讀過書,不識字的事實,讓一位演員想起她外婆也一樣不識字,寫信給她都用畫的。另一個演員想到他自己的童年,他住在一個典型的窮鄉僻壤的鄉村,他們童年的遊戲是從廟裡偷燒剩的香腳到廣場排成不同圖形,當成迷宮玩。
而這齣戲演員不只是演員,演員也是戲的創作者,以及道具的製作者。所以,他們把家裡的報紙拿過來,憑想像力揑出形狀,糊上白紙,外面再貼上紅紙,畫出輪廓,加上色彩,一個偶就出現了,他們拿這些偶玩遊戲、做訓練,人偶一體,人就是偶,偶就是人,於是,洪通開始附身於演員身上。
「我們的道具及偶材料都用生活周遭隨手可取的東西。」周伶芝說:「洪通開始作畫也是這樣。」1969年目不識丁的洪通50歲了,為什麼突然開始想作畫?就是因為他兒子開始上學,家裡開始出現紙筆、寫字簿、水彩、蜡筆等東西,刺激了洪通。
「水缸是洪通那時代家家戶戶都會用的東西。」周伶芝說:「我們就用水缸製偶,在水缸外畫上洪通畫裡的人物臉譜,套在頭上,就會變成一種類似『三太子』感覺,很台灣。」為了宣傳這齣戲,他們還派了一些水缸偶入侵社區的菜市場或捷運站,也造成一些轟動。
這齣戲講的雖然是70年代的洪通,手法卻很現代,網路世界及「讚」、「+1」等臉書用語以及「打地鼠」的遊戲也穿插在劇情及台詞中,開場的似夢似真的手法,也很科幻,而代表洪通意象的竟然是一輛兒童三輪腳踏車及全身白的「鳥人」,「兒童腳踏車代表的是洪通創作的起點,小孩、小車,都是一個開始的意象。」周伶芝說:「鳥人是因為洪通常畫鳥,也影射這是一隻準備好要起飛的鳥,代表洪通的創作進入全盛期。」看這齣戲,觀眾將能有不同的體會,因為觀眾席架設在舞台兩側,互相對峙,「演出的場地松菸文創園區一號倉庫是狹長型,而其中一段我們也設計了長布幕要做偶的倒影表演。」周伶芝說:「所以我們把看台放在狹長的兩邊,舞台在中間,跟一般舞台在觀眾席正前方的安排不同。」
「洪。通。計。畫」將於8月16日至21日晚上7點半在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演出,而在入場的走道將有洪通相關的展覽,8月16日首演場演出結束後,導演鄭嘉音將會分享她的創作歷程,有關購票資訊可上兩廳院購票網查詢。
全文網址: 台北藝術節/洪通計畫 告訴你洪通是誰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507550.shtml#ixzz1UESTx7AQ
Power By udn.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