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克里夫蘭,異鄉最美的“偶”遇—操偶師米溱海外駐村側記

克里夫蘭,異鄉最美的操偶師米溱海外駐村側記          文/詹傑

當不諳英語的你去到異鄉,獨自在人海裡穿行著,要如何才能與旅途上邂逅的朋友們心意相連

無獨有偶十五週年系列活動之「國際交流」,特地派駐甜美系團花米溱(咪咪老師),以藝術家身分前進美國克里夫蘭。位於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樸素踏實,保留了許多早期美國人的生活習性,一回想起那裡,米溱說很像是去到了另一個宜蘭(圖一、圖二)。


圖一. 美麗的街頭展露出的美景

圖二. Cleveland位於美國OHIO



由擁有百年歷史的克里夫蘭基金會安排,米溱與來自尼泊爾、智利、紐西蘭、南非(圖三),來自全球且各擅所長的藝術家們,一同展開為期三個月不同型態的創作交流。然而儘管絕美的秋季班,可以望盡夏樹轉紅零落,大地覆上靄靄白雪,但眼前米溱的重大任務卻是要前往六所學校舉辦工作坊,接觸學員年齡一路從幼稚園攀上叛逆自主的高中生,對首次駐村且台語比英語溜的米溱,不啻是個重大挑戰。

圖三.駐村藝術家,由左至右為台灣、紐西蘭、尼泊爾、智利、台灣


我願與你們

首次上陣,去到Richmond Hights Elementary School,面對一教室黑壓壓、髮型超酷炫的小學二年級黑人小男生和黑人小女生,米溱祭出了拿手的執頭偶,且就地取材,發揮無獨有偶」無物不成偶的精神,用最簡單的報紙,讓美國小朋友在看慣芝麻街的手套偶、襪子偶之外,將尋常材料玩出各色創意。在這個三天的工作坊裡,雖然製偶的難度不小,稍稍超過了小朋友的能力,然而米溱觀察到,這些多半來自中低收入階層家庭的孩子們,從一開始沒有自信、確定會搞砸一切的膽怯模樣,經由課堂老師協助,紛紛跨出自己的第一步。課堂尾聲,還不用米溱要求,大家便已經迫不及待開始給偶命名,揣摩手上的各色小偶可能熱愛看電視抑或打棒球,儼然就是另一個可以彼此陪伴的好朋友。(圖四~圖九)

Richmond Hights Elementary School Workshop  (影片)

圖四. Richmond Hights Elementary School學生製作情形

圖五.第一堂課用powerpoint向大家自我介紹

圖六.學生開心的玩著手上自己製作的偶

圖七.手工很細膩的孩子,過程中不斷地幫助同學,開心的帶著自己的偶回家

 圖八.製偶完畢,大家都有自己的偶寶貝噢!!帶回家分享給家人

圖九.帶著自己的示範偶與大家見面,左為駐村接待單位CENTER FOR ARTS-INSPIRED LEARNING5 之接待人


另一所女子藝術學校LAUREL SCHOOL,由於中文課老師的熱情安排,使全校國高中年級全面參與,而參與的國高中女生們可是好奇心滿點,紛紛提問藝術家要如何製作一個偶?米溱又是如何開始接觸偶戲?工作坊中,米溱安排學員三到四人一組,嘗試製作140-150公分高的大偶,而小女生們果然不負重望做出了四腳麋鹿,當場就在教室裡栩栩如生地尖叫奔馳起來。其後,學員們還發揮各自專長,透過舞蹈或是經典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搭配報紙偶,現學現賣,在眾同學面前當上了人生頭一回操偶師。(圖十~圖十二)

LAUREL SCHOOL WORKSHOP  (影片)

圖十.學生們練時如何一起操作一個偶

圖十一.學生做的作品『麋鹿』

圖十二.工作坊結束後,學生的作品被學校放在走廊上做展覽,讓其他參與的學生羨慕至極。


蛻變,Young dreams life in 3 parts

奔忙於各學校的工作坊之餘,米溱也在構思著自己的創作呈現。每日從住所前往工作室的十五分鐘路途上,她描述常常會見到許多鳥因撞上了玻璃帷幕而死亡。那些曾經翱翔自在的生命倏然殞落,觸發她構思出新故事。而這齣名為Young dreams life in 3 parts》的無言現代偶戲,以春夏秋冬來象徵生命嬗遞,各類型的戲偶穿插在光影戲、現場配樂之間,並搭配兩位當地的年長音樂家、舞蹈家共同演出,震撼了現場多半認為偶戲等於兒童劇的觀眾們。不少人印象最強烈的段落,便是開頭時,米溱手中一張平凡無奇的報紙,竟在操偶師的手中瞬刻有了呼吸和節奏,魔法般,翩然蛻變成鳥、魚、人、蝴蝶等各色生命樣態,大大拓展了與會觀眾的偶戲視野。(圖十三~圖十六)

圖十三.每天走路前往工作室的街上。

 圖十四.演出海報

圖十五.演出合作當地藝術家,左為音樂家、中為舞蹈家

圖十六.演出結束與熱烈反應的觀眾合影


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歷練,米溱提及海外駐村經驗很像是給自己的期末考。自二00六年開始接觸偶戲至今,突然被丟到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裡,孤立無援、需要獨自面對一切,也讓她檢視自己在操偶和製偶上的優缺點。過往對米溱來說,較為棘手的戲偶結構設計和上色,總會有擅長的偶戲村夥伴伸出援手,而今在駐村期間,所有的工作皆要一手包辦,無疑是讓自己又大大向前跨出一大步。而那曾經令米溱備感苦惱的語言隔閡,在一張張攝入孩童笑靨與報紙偶的工作坊照片裡,早就不復存在,因為透過,我們已經遇見彼此。(圖十七、圖十八)

圖十七.此圖為米溱駐村工作室開放時,有許多對偶有興趣的藝術家前來參觀,米溱並當場又演又解說的示範各類戲偶與大家互動分享。

圖十八.駐村期間每一個月CLEVELAND基金會都會在基金會網站上寫出每位藝術家的創作進度和工作內容,此為網站上截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洪通介紹-彩虹阿伯黃永阜

彩虹爺爺黃永阜還沒把台中干城六村畫成彩虹眷村的四十年前, 台南的鄉下南鯤鯓有一位洪通阿伯已經把他住的紅磚房內外畫得滿滿都是。 當時沒有人叫他「彩虹阿伯」,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 彩虹爺爺畫的彩虹眷村 因為 1969 年,靠打零工為生的洪通已經五十歲了,卻突然跟太太說要畫畫,讓她去外面辛苦工作,自己關在昏暗的小房間裡做畫家的大頭夢。 也有人說,洪通從小是孤兒,又不識字,掃墓找不到父母的墳,就在路邊的空地擺起三牲祭拜,看起來神經兮兮。 還有,他畫裡的人物有七分像鬼,畫裡的字像是鬼畫符,比火星文還難懂。 他倒是很有自信,把自己的畫掛在廟前辦個展。 直到 1972 年,放在華航飛機上給外國人看的《漢聲雜誌英文版》報導了他的廟口個展, 於是大批媒體開始湧入窮鄉僻壤,瘋瘋癲癲的鄉下阿伯洪通成為媒體人物。 「瘋子」變成了「天才」,鄉下人很疑惑。 城裡人也很疑惑。 1976 年,洪通的個展從南鯤鯓的王爺廟搬進了台北美國新聞處,引爆十萬人潮,人潮裡不乏大人物,有的很讚賞洪通,有的很不屑。 蔣勳認為,洪通是鄉土奇人,但不是藝術天才,洪通的爆紅,「更應該算是商業文明的一種」。 李石樵等一些畫家覺得,洪通是對嚴肅藝術的侮辱。 漢寶德說,洪通把中國《山海經》的古老世界帶到我們面前。 洪通紅了,許多親戚朋友就來吃紅,明搶暗騙他的畫和錢。洪通很不快樂,把自己鎖回房間更深的黑暗裡。 1987 年,鄰居在房裡發現洪通的屍體,晚年他只靠喝蜜豆奶度日。 洪通的兒子洪世保說他父親的一生是:「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路邊無人問 」。 洪通彩繪的紅磚房,他過世沒多久就被拆了。 2010 年,彩虹眷村也差點被台中市區規劃剷平,臉書發起連署「讓彩虹爺爺畫下去」,台中市政府才把怪手縮回去。 我們來不及為洪通保留一個村落,所以我們決定展開《洪。通。計。畫》, 讓洪通在劇場裡畫下去。 洪通的畫,本圖片由雄獅美術提供。

記憶檔案5-洪鑾聲:「洪通的故事太多,但是說起來又不像故事」

透過南鯤鯓文史解說員李惠敏的熱心幫忙,我們難得見到了洪通的堂弟洪鑾聲老先生。洪老先生與洪通是知交,聽他回憶洪通說過的話,似乎可以聽得到洪通說話的音調,看見洪通說話的表情。彷彿三四十年並未過去,一切歷歷在目。 洪鑾聲  前台南縣北門鄉鄉長  九 十 歲 說到洪通這個人,他的故事太多,但是說起來又不像故事。 當年我們一起做宗族的功德法會,我們稱之為「放赦儀式」,除了超渡祖先,也超渡鄰近的孤魂野鬼; 法會上掛著很多道教的圖像,譬如說一些上刀山下油鍋的地獄圖,洪通看了就說要跟我借回家畫, 結果畫出來跟道教的那些圖完全不同款,他說:「畫同款有什麼意思!」 他的畫裡有神有鬼,也有他的生活,我在想,就是這些道教的圖啟動他畫畫。 他這個人講話也很有意思。 當時《藝術家》雜誌的何政廣先生幫他在台北美國文化中心辦畫展,那可是美國人的屬地喔! 畫展開幕當天,沒有人敢幫洪通的畫標價,最後只好我去標, 我大概一幅標個幾千塊,在當時的畫價來說已經很高了。 忽然,洪通把我拉到旁邊,說這些圖不能賣。 我說為什麼不能賣,圖就是畫來賣的啊? 他居然回說:「如果圖賣出去了,我變做不會畫畫了怎麼辦?」 還有一次,我問他,你畫裡面寫那些字是在寫什麼? 他就一付很得意的樣子回我說,我幹嘛告訴你? 我說,其實你自己也看不懂你在寫什麼對不對? 他就說:「什麼我看不懂!這古人說一字是值千金,不然你一字一千塊給我,我就告訴你。」 唉!要說故事,其實也沒什麼故事,要說沒故事,他的故事又很多。 他這個人,做畫一定是在晚上,畫整晚沒在睡的啦!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種神明的力量在支持他畫圖。 漢寶德說他是「化外的靈手」,我覺得是非常漂亮的描述,因為他畫的就不是人畫的東西啊! 而且他還會起乩。乩童是有他的一套基本教練的,他不懂,就黑白操, 打得全身都是大洞小孔,一個禮拜也好不了。 還有,他會用性器官畫圖,是真正的喔! 有一天他來找我抬槓,因為我做過道士,他覺得我很行,我算是他崇拜的對象,他的知音。 我跟他說有一個畫家很出名,你可能不知道喔,叫畢卡索, 還有一個大書法家叫張旭,寫字寫到抓狂,就拿長頭髮沾墨汁揮毫。 他聽了很不屑地說,那有什麼稀奇? 隔天他抱著整捲棉紙的

方框外的無限—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方框外的無限 — 捷克紙偶劇場大師班 文/魏于嘉 攝影/張瑞宗 以木條黏接成一座立體長方框架,約略兩個鞋盒疊起來的大小,每個學員最開始拿到的,就是這麼簡單的「劇場」地基。在 7 月 20 ~ 26 日短短七天內,學員們在這方框裡的小劇場,建構起常見的故事場景 — 森林、城市、室內,加上幾個童話的典型角色,如天真清純的少女、邪惡的侵略者、充滿智慧的老人等,從舞台設計到角色人物一手包辦,逐步完成專屬自己的紙偶劇場。最後一天在宜蘭傳藝園區曲藝館舉行的成果演出,學員們環抱紙偶劇場的滿足笑容寫著「我擁有了一座劇場!」 攝影/張瑞宗 童話是故事的原型 來自捷克的馬瑞克•薩科斯泰勒斯基 ( Marek Zákostelecký ) ,是此次紙偶劇場大師班的老師,主要從事舞台設計。翻譯于恩平表示,馬瑞克老師的童年時期,電視還不算普及,捷克的娛樂活動也不多,當時街上仍有紙偶劇場的巡迴演出,很多家庭也都有這麼一座小小的紙偶劇場,作為給孩子的禮物;除了是孩子的玩具外,也在以紙偶劇場搬演童話故事的親子活動中,傳遞教育意義與培養創造力。這次的工作坊便以人人熟悉的「童話」拉開序幕。馬瑞克老師請學員設計四個童話原型角色:無辜的年輕少女、無辜的年老婦女,加上一個青年英雄和一個邪惡的壞蛋。雖是四個很典型的角色,但每位學員創造出的角色形象各有不同,後來老師請學員們將這四個角色套入 《小紅帽》的故事;學員們隨即發現,即使是《小紅帽》這樣典型的故事套路,但角色的微妙不同,就能讓故事產生不一樣的風情,也讓學員對於建構自己獨一無二的紙偶劇場更具信心。 圖:學員們創造屬於自己的童話故事腳色 攝影/鄭嘉音 圖:學員分享自己設計的腳色  攝影/鄭嘉音 專屬自己的劇場 紙偶劇場大師班是無獨有偶歷來工作坊中,較偏向舞台設計的工作坊,篩選學員時以美術設計相關或教育背景優先,每個學員對著自己那座小小的紙偶劇場,皆有匠師級的創造力與專注力;而學員在為舞台描繪華麗細緻的背景時,老師也提醒:舞台上最重要的還是角色,記得別顧此失彼,讓劇場模糊焦點。擔任「小班長」的無獨有偶團員李書樵表示,馬瑞克老師的教導非常踏實有方法,使她能看見、理解劇場慢慢成形的過程,也能練習以導演的總體視角觀看自己的劇場。本身從事平面設計的張毓軒好玩的說,這幾天好像回到以前大學就讀動畫系